汉语大全>即兴演讲稿>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详细内容

'【第一篇】沈阳建筑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哪个好

长沙理工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哪个好,更容易录取

武汉工程大学,也就是原来的武汉化工学院。跟武汉工业学院是两码事。武汉工业学院是以前的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貌似没有博士点。。。。==!完全不能跟长沙理工大学比吧。

武汉工程大学,50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全日制在校生18318人,其中研究生1084人,本科生15363人,国际学院学生452人,专科生1419人。研究生只占全部学生的6%

长沙理工大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0199人(不含三本1053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48人。研究生也只占全部学生的7.6%

总体来说,长沙理工大学在实力方面还是要高于武汉工程大学不少的。武汉工程大学连博士生都无法培养,还拿什么跟长沙理工比?长沙理工不但能培养博士,而且还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当然,长沙理工大学还是无法与武汉科技大学比的。武汉科技大学实力要更强。武汉科技大学:51个本科专业。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日制在校生18318人,其中研究生1084人,本科生15363人,国际学院学生452人,专科生1419人。研究生占所有学生中的比例也仅为6%

总的来说: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事实都摆在了眼前,长沙理工大学明显比武汉科技大学这样的学校要好了。理由长沙理工大学每年得到的拨款数量比武汉科技大学多比国家211工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还多很多。长沙理工大学每年得到交通部,电力部中国中铁,湖南省政府等的拨款非常多,武汉科技大学你除开得到湖北政府和冶金部的钱你还得到了什么?你不要告诉我湖北省重视你武汉科技大学的程度大于湖南省重视长沙理工大学啊我会笑死的、你也不要告诉我冶金部比交通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电投大唐集团有钱啊我会神经。第二长沙理工大学的专业比武汉科技大学好,第三长沙理工大学现在在全国也是20多个省区是一本和你武汉科技大学差不多。第四别人长沙理工大学来的就业单位比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都好你想说什么呢?

武汉科技大学综合实力强些,和长沙理工大学是同一批次的学校。武汉科技大学26个省市一本招生,长沙理工大学25个省市一本招生。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材料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高温陶瓷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6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

有56个本科专业,有23个博士点,117个硕士点。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招收国防生:二炮导弹部队国防生。

长沙理工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有56个本科专业,有15个博士点,111个硕士点。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招收国防生:空军国防生。

【第二篇】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长廊浅析

沈阳建筑大学长廊浅析

摘要:沈阳建筑大学具有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长廊。这座长廊作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该校成为全国最具有建筑特色的高校之一。仅仅通过长廊就可以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后勤服务区、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对长廊的优缺点进行简单阐述。沈阳建筑大学

关键字:长廊节能空间交通共享

Abstract:theshenyangconstructionuniversityhasaa756mlongcorridorfirstinAsia.Thecorridorascampusbeautifulscenery,maketheschooltobeethecountry’smosthastheconstructionfeaturesoneoftheuniversities.Onlythroughthecorridorcanwillareas,library,officearea,,lifearea,logisticsservices,motorareaablytogether.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andstudyofthecorridoron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issimple.

Keywords:energycorridorspacetransportationsharing

沈阳建筑大学长廊作为亚洲第一建筑长廊,长756.31米,宽8米,东起“铁石广场”,西至“世纪之星”,横跨学校人工湖。“廊”的轴线和“湖”的轴线互相交错呼应,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后勤服务区、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极具建筑特色。

一、长廊建筑特色

沈阳建筑大学长廊是一个多功能复合型建筑设计,集建筑节能、交通、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展览展示于一体,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1、长廊立体化空间布局

长廊东起铁石广场,西接世纪之星广场,东西方向延伸,贯穿整个校园。长廊一层中段架空,凌驾于中央水系之上,中央水系在空间和视线上得以延伸,增强长廊南北校园景观的连续性和通透感。长廊将教学楼一分为二,南面是教学区,北面是办公区,秩序感强。长廊二层和三层是主要的交通空间,沿着长廊尽头的大台阶拾级而上,经过延伸出来的长廊框架,进入长廊,然后可以到达学校任何地方。二层封闭,夏季可以遮阳蔽日,冬季可以挡风御寒。三层开敞,师生们可以亲近自然,欣赏校园四季变化的不同景致。廊内各式各样的展板,图案,雕塑和陈列物以及节奏感很强的柱子,天花板等,真是应接不暇,让人流连忘返。长

【第三篇】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

……………………….…………………………………………………………………………………

手机:×××E–mail:×××地址:沈阳建筑大学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自荐信

上添花,Word版欢迎

尊敬的领导:

下载。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沈阳建筑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沈阳建筑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沈阳建筑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敬礼!

自荐人:×××2014年11月12日

1

毕业综合测评成绩

2

【第四篇】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新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对“生成和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是就地发展还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2001年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1.1万人。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05年年底完成。

二、竞标方案

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新校区规划设计投标方案的评述在2001年第12期建

筑学报中由陈伯超教授已做了详尽介绍,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从这次招投标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6个方案分别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体现出各自对新世纪大学办学模式和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新的校园不仅是扩大校园空间,更在于改革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有利于设施设备的开放使用,有利于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其中以“中深”、GMP、墨尔本大学的方案表现较为突出。前二者均在设计中运用了模数化设计手法,功能分区明确,便于达到方案的整合性,并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不同的是“中深”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的思路,将整个教学区统一于显性的80米×80米网格中,而GMP在保持院系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将整个校园的规则和变化统一于一种“隐性而非物化”的网格中,反映出了对发展、适应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其单体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墨尔本大学则以城市设计的手法去设计校园,从什么是大学开始及对什么是沈阳的大学、进而什么是沈阳的建筑大学,逐一发问,他们提出校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对待扩展和密度问题,并尽可能保持与校园内自然因素的平衡;方案注重校园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开放的交通模式。但很遗憾的是,后二者的方案由于经济上和技术上和中国国情、地情、校情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使得校方不得不忍痛割爱。其他三个方案(上海现代、沈建大、中国建筑研究院)虽然也在探索大学校园时代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它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功能要求和追求构图与形式美上,虽然方案较为成熟,但似乎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对校园设计的影响方面略显薄弱。

三、中标方案

2002年9月,沈建大新校区规划方案招投标落下帷幕。经专家组评审,最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该方案整体规划分区明确,主要由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组成。教学区设计思路区别于传统的“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运用模数式设计原则,以80米×80米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形成网格式平面,令各学院(系)相对独立又共处一楼,模糊、淡化了建筑个体概念,以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实现教学设施的资源共享。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除地面交通外,以一长廊“横跨水域,飞架东西”、贯穿整个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成为校园规划的结构主干。这条全长为756.31米的“建艺长廊”不仅仅是一条通道,在靠近教学区的部分,它与教学楼的内部空间结合成一体,布置有教室和制图教室。长廊二层为室内空间,给师生在恶劣的天气里提供了一片“人造晴空”;三层露天,晴朗之时同学行走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空气,环顾四周,开阔的水景使人心旷神怡。位于校区东北角的两座高层学生公寓,打破规划方案中普遍的水平线条,成为了校区的竖向视觉焦点,在那里新校区的风貌可尽收眼底。同时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讲,高层也成为了一个地区的景观要素和构图中心。

谈及设计初衷,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说,考虑到沈阳6个月的漫长冬季,在设计这样的一座大学城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应与传统上分散的布局、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不同,希望把校园建筑设计成一种集约式的空间形态,这样学生进入到房子里就很温暖。这是他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瞬间的灵感还来自于他对基地的初次印象,当时用地上惟一的参照物就是场地南部的沈抚铁路,还有铁轨上冒着浓烟的火车飞驰的动人场景;基地上农田强烈的“块、线”肌理,给场地带来某种方向性,加之长形的用地本身具有一种沿着东西向延展的趋势。于是他在设计时,试图在形式上建立一种与场地上的火车、铁轨、田埂的内在呼应关系,长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火车的“隐喻”,体现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设计师对原有地貌的尊重。这种思想反映在形式上,构成了“点、线、体”系统—交通筒首先构成“点”的元素,再用“线”性的玻璃廊子把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将体块构成附加其上。每个体块就是一个功能空间(教研室,教室等)。这三种构成要素,实际上体现了

三种密度的组合,“筒”被期望得尽量结实,像锚固的点;“线”则体现运动,希望尽可能通透,采用玻璃连廊;教室等“体块”按照功能要求开窗。

四、方案变更

教学区:设计初期,格网没有旋转45°。方案进行中,考虑到东北气候对南向的需要,旋转45°,可以平衡最不利的北面朝向,让房间都有阳光射入的可能。

实验区:起初认为它位于校园边界,是教学区边上L形体量的结构部分,采用不同于教学区的布局模式,后来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就采用与教学区相同的形式作法。

博物馆:起初规划任务书并没有要求,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添加的项目,因此设计的想法就直接让它游离于原规划体系之外,处理较为个性化,使之成为整个校园肌理中的特定景观。经过反复论证,位置定于中心景观轴一侧,临近水面。同时紧邻教学区,方便联系。

学生生活区:起初是自由的村落式布局,希望恢复原有村落的肌理,也希望在教学区的特定教学功能完成后,学生在生活区能够获得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就像在一个缩小的城市中活动一样。后由于朝向以及功能问题放弃。其主要问题是:原来的布局方式难以避免出现东西朝向的房间;另外,村落式的规划布局尺度较小,较为分散,管理不便。

.

图:实施方案总平面图沈阳建筑大学

图:校园局部透视

项目合作

该工程的施工图配套是由东北设计院(教学区)和沈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学生生活区)来共同完成,总体上保证了构造做法符合当地冬季寒冷期过长的实际情况。主要的技术处理紧紧围绕在“保温防寒,减少能耗”的重心上,比如考虑到“长廊及其首层教室和教学楼以及核心筒的玻璃窗面积大,大面积玻璃窗对于北方寒冷的气候耗能较高”的问题,技术上采用了中空玻璃、苯板和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塑钢窗;“教学楼墙面饰带原设计为钢板,考虑到会造成锈蚀污染,所以经协商使用氟碳铝板”等。

施工方面,教学区的网络式模数化的布局理论上可以满足快速施工建造的需要,而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很遗憾地发现:由于国内缺少工厂统一大规模预制标准化构件的前提,施工采用现浇方式,这种想象中的效率没能实现。

五、景观规划设计

新校区景观设计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已有规划及现有场地的认知,着重表现在对已有规划中建筑、场地等元素的提炼与概括上。

绿荫掩映下,延绵的缓丘、隐约可见的铁艺栏杆在保持了校园的私密和安全性的同时,向城市展现了亲切友好的姿态,表达出新世纪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在校区内部,建筑、道路、植物、水体等一系列元素在一种网格秩序的控制下,共同创造了校园空间的肌理。始于西北、止于东南部体育中心的大片完整的理性化水面,和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稻花飘香的绿线共同组成一个景观的“十”字形结构。它是校园最主要的视线通廊和景观绿带,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组合在一起,又分隔开来。配合着步行系统,“十”字形景观带被营造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绿树掩映,水波荡漾,同学们或低声吟读,或促膝长谈。在炎炎夏日,人们通过栈桥能近距离接触到水,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冬日,水面结成冰场,又成为了学生的休闲娱乐之所,其乐融融。横跨东西的“建艺长廊”为欣赏开阔的水面提供了完美的空间视角。高40米的太阳能生态钟,跃出水面,向人诉说着沈建大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院落中的“九宫格”广场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作为一个空间场所,也是标志性的实体,从行为和视觉上对整个庭院产生了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六、文脉延续

目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新校区建设即便做得再好也会缺乏一种历史

【第五篇】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

1、考研都需要考什么科目

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2、沈建建筑考研都有什么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还有寒地大空间等,不过初试一般都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后选择导师后根据导师方向再定,所以安心复习,不用纠结研究方向的问题。

3、学硕专硕有什么区别?

学硕偏理论研究

专硕偏实践专业硕士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

毕业时学硕颁发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专硕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专硕读博需要考试,不过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没有任何区别,对于读博的同学。。。你真的觉得读博的难点在于那个考试吗同学?

4沈建的建筑学好考吗?

沈建这几年建筑的名气和实力逐渐上升,所以相对来说难度也在逐年上升。尤其近两年建筑就业形势不好,导致很多学生放弃工作而选择考研,如果确定要报考

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必须非常努力下辛苦才行。不过沈建的建筑学考试虽然2015年难度稍有增加,以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倾向于比较简单的水平,只要自身认真复习,同时保持和同学的交流,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5、跨专业考哪个比较好?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每年大多数学生都选择这个方向,竞争极为激烈,每年复试大量人被刷,跨专业可以不选择这个方向。

建筑技术方向,跨考学生较多,很多土木等专业选择这个方向有优势,跨专业考生可以选择这个方向。

建筑历史方向,人数较少,竞争一般,跨专业同学也可以考虑。

6,用不用提前找导师?

十分建议提前找导师!又或者初试过后立刻找导师,注意,初试过后而不是成绩出来后,导师毕竟更加了解学校情况,在导师的帮助下,复试会顺利很多。(别说我没告诉你啊同学!)

7、跨专业有加试吗?难不难?

跨专业有加试,难度不难,但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加试而被刷下来,跨专业的同学关于加试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没有准备被刷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不过初试之后,再进行复试加试的学习来的及。

8、复试都考什么?

笔试+面试跨专业有加试,笔试包括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英语笔试,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口语。

2015年笔试的真题同学们可以加群,群里面有,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很简单的,复试刷人集中在面试,部分英语和跨专业加试没过。

9、沈建调剂方面怎么样?

沈建的建筑学院不接受其他学校的调剂,报考沈建的同学,初试没过的话,可以选择调剂次一级的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调剂吉林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天津城建等。

10、对本科不太好的学校有歧视么?

实话说,歧视是普遍存在的,不过话说回来,好学校的学生也不会选择沈建考研的,所以平常心吧,只要你认真努力,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11、各科参考书目都有什么?

每年的参考书目都差不多,不过偶尔有变化(所以一定不要闷头自己学),2015年构造增加了两本参考书,(因为原书有一些疑问),最新的考试大纲群里资料都有,会第一时间更新。

12、我怎么才能找到建筑学院导师的联系方式啊?

13、考研复习在本科学校还是沈建?沈阳建筑大学

沈建的考研不是光靠自身闷头学习就行的,每年考前都有各种小道消息,而且有一些是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还是来沈阳复习,浑南的房子很便宜,离学校近,保持和学校的正常联系,各种变故也很快能有应对措施。

14、哪里能找到沈建的复习资料啊?沈阳建筑大学

沈建每年的考生比较多,资料网上已经有一大堆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收集,精力有限的同学可以选择去淘宝买,或者从学长学姐手里买。

13、沈建的录取率是多少?

沈建这几年的报名人数在逐年增加,而录取人数一直保持不变,所以竞争越来越激烈,具体报名人数还是私下聊吧,根据小道流传出来的报名人数,沈建的录取率是很低的,甚至小于四分之一,不过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缺考,大家也不必太在意这些,安心复习,战胜自己,一定可以考上的。

16、交流考研信息?

学建筑很重要的事是交流,特别是像考研这样的有一定变数的事情,想交流的同学可以加我们的群①群252058321②群446751550,考研的知识分享,内部考研资料等,定期还有建筑理论在线公开课,沈建的老师快题评图等。

17用不用报考研机构

如果说前些年凭借自己的闷头努力可以考上研究生的话,这几年这一套实在是太冒险了,沈建考研机构很多,需要同学们认真识别,建议同学们多去试听,质量高下靠看是没有用的,去认真比较之后,你就知道品质的高下了。

【第六篇】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历任校长简介及历史沿革

沈阳建筑大学历任校长简介及历史沿革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机械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学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辽宁省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实施高校。沈阳建筑大学位居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已逐步成为中国建筑土木行业的领军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迄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办学历程,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从建校、发展到不断壮大,她时刻与新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历尽起伏波折,特别是建校的前三十年间,校址多次迁移,隶属关系数度改变。

1948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上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保证战争的需要,也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由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担任名誉校长。

1948年11月,何长工亲自到沈阳为学校选址,学校由哈尔滨迁至沈阳。1949年3月,学校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学制1年,本科4年。同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迁往沈阳沈河区青年公园湖旁,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

1951年,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3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迁往沈阳城南,改建为东北第三工业学校(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其历史沿革参见辽宁:“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1955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剩余原校区)更名为第二二二技工学校(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其历史沿革参见辽宁:“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省建筑工业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8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后相继发展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大学,现参与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其历史沿革参见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剩余原校区)改建为沈阳建筑工业(专科)学校。

1973年,沈阳建筑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辽宁省建筑工业学校。

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辽宁省建设学院)

1951年,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创建。

1952年,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工业学校,同年再次更名为沈阳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沈阳市建设工程学校升格为辽宁省建设学院。

1964年,辽宁省建设学院改建为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

1977年7月,教育部下达(77)教计字221号《关于建立辽宁建工学院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同意你省(辽宁省革委会)所报将辽宁省建筑工程、辽宁省建筑工业两所学校合并改建为辽宁建工学院。自此,组建了辽宁省唯一的高等建筑学府——辽宁建工学院,学校恢复本科办学。

1978年10月,辽宁建工学院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79年,辽宁建工学院更名为辽宁建筑工程学院。

1984年7月,学校更名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学校在全国高校办学体制调整中划转辽宁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同年,辽宁省辽阳市建筑工程学校并入,改建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2008年,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从沈阳建筑大学脱离,改建为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沈阳建筑大学协议,实行省部共建。

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农法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国家建设部的专业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