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姓的来源,姓松的名人
松 sōng
历史来源
松姓的起源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有莫大的关系。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原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可一世,曾经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亲登泰山,等办完立石、封祠祀一连串的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例行公事”后,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间下起倾盆大雨,而山上却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于是秦始皇就跑到松树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始皇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就当场赏封该树为“五大夫”。此后就有人以“五大夫”——“松”为姓氏。至于松姓的开山始祖则无从考究。望族居东莞郡(今山东莒县)。
家族名人
松氏:相传为秦始皇所封。秦始皇避雨松树下,封松为五大夫,当地人乃以松为姓。
松赟:遂代北海县人。性刚烈,重名义,为石门府队正。死于杨厚之难,城中皆流涕,锐意倍增。
松会能:1938年7月生。贵州黎平人。贵州省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农技服务》杂志常务副主编、广告负责人、记者,《贵州农业科学》编委、编辑部主任,《西南农业学报》编委、贵州编辑室编辑,贵州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贵州省科委科技期刊审读员。主要成果:1958年起在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事果蔬科研工作。先后在《园艺学报》、《广西植物》等期刊发表《苹果、梨、桃一年生枝剪截反应的相关性》等多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被收入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光盘文摘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198O年起组织、参与完成了1600多万字的期刊编辑出版任务,另撰写大量农业科学技术文章。负责编辑的《贵州农业科学》1989年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并于1993年获贵州省农科院三等成果奖,《农技服务》1992年获贵州省农科院三等成果奖并于199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期刊及获贵州省科委、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授予优秀期刊一等奖。曾先后5次获省农科院先进工作者奖,1986年被省科委授予科技情报搜集加工报道奖,1996年被评为贵州省科技情报(信息)先进工作者。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在北京授予“银牛奖”。
松会武:1938年生,贵州黎平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植保站工作人员。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省、地科研课题8项,主要有主持“贵族省农田鼠害研究”、“开展大面积稻瘟病综合防治”、“再生稻虫害综合治理”、“开发化除技术”、配制“净草隆”、“杂草一次净”等。研究成果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业丰收二等奖2项,州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松儒布:1934年生,蒙古族。笔名朝克图。内蒙古阿拉善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授、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先后招收指导了三届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出版的专著和编著有《蒙古语语法知识》、《现代蒙古语》(合编)、《阿拉善风俗志》。主要论文有《阿拉善民歌初探》、《关于阿拉善土语中的敬词》、《关于元惠宗皇帝的一道八思巴文圣旨》、《介绍两份八思巴字文献》、《谈博·仁钦长篇小说〈曙光〉的修辞特色》
松冕:明代的廉明长芦盐官。
松寿:清代闽浙总督。
郡望堂号
郡望:东莞郡。堂号:泰山堂
地望分布
山东省沂水一带
- 部首查字
巾部
纟部
目部
饣部
尸部
王部
山部
犭部
宀部
门部
马部
皿部
牜部
酉部
广部
金部
弓部
手部
骨部
豸部
大部
礻部
贝部
戈部
毛部
方部
疒部
虍部
歹部
车部
衣部
灬部
羽部
隹部
豕部
米部
子部
鸟部
衤部
石部
瓦部
钅部
囗部
革部
走部
辶部
水部
耳部
阝部
匚部
页部
身部
刂部
气部
厂部
鱼部
冫部
白部
田部
舟部
日部
乙部
一部
足部
丿部
心部
攵部
立部
羊部
禾部
十部
欠部
彳部
讠部
耒部
人部
罒部
雨部
鬼部
穴部
力部
月部
竹部
忄部
火部
言部
土部
虫部
女部
亻部
扌部
口部
艹部
木部
氵部
全部
- 笔画查字
1画汉字
2画汉字
3画汉字
4画汉字
5画汉字
6画汉字
7画汉字
8画汉字
9画汉字
10画汉字
11画汉字
12画汉字
13画汉字
14画汉字
15画汉字
16画汉字
17画汉字
18画汉字
19画汉字
20画汉字
21画汉字
22画汉字
23画汉字
24画汉字
25画汉字
26画汉字
27画汉字
28画汉字
29画汉字
30画汉字
31画汉字
32画汉字
33画汉字
34画汉字
35画汉字
36画汉字
37画汉字
38画汉字
39画汉字
40画汉字
41画汉字
42画汉字
44画汉字
45画汉字
47画汉字
48画汉字
49画汉字
51画汉字
52画汉字
53画汉字
64画汉字
笔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