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姓的来源,姓饶的名人
饶 ráo
饶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录此姓。饶姓源起华北,出现时间约在战国,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而后由北向南发展,并在江西繁衍扩大。此外,饶氏亦见于广东、福建,以及台湾。
姓氏起源
饶氏起源说法甚众,约略有列表四种说法:
出自姜姓,以封邑名为氏。[《姓氏辨证》载,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省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
亦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省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称为饶姓。望族出自平阳、临川。
出自妫姓,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一系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为正朔。据《姓源》载: “姚舜之后。舜的支裔取饶为部落名,后为氏。”又据《百家姓考略》载,商代以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饶国,其后代以国名为氏,亦称饶氏。
出自尧姓,尧帝之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到56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 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 把姓“荀”的改姓“孙”。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后来简化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
迁徙分布
饶姓的主要迁分:
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分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南迁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
- 部首查字
巾部
纟部
目部
饣部
尸部
王部
山部
犭部
宀部
门部
马部
皿部
牜部
酉部
广部
金部
弓部
手部
骨部
豸部
大部
礻部
贝部
戈部
毛部
方部
疒部
虍部
歹部
车部
衣部
灬部
羽部
隹部
豕部
米部
子部
鸟部
衤部
石部
瓦部
钅部
囗部
革部
走部
辶部
水部
耳部
阝部
匚部
页部
身部
刂部
气部
厂部
鱼部
冫部
白部
田部
舟部
日部
乙部
一部
足部
丿部
心部
攵部
立部
羊部
禾部
十部
欠部
彳部
讠部
耒部
人部
罒部
雨部
鬼部
穴部
力部
月部
竹部
忄部
火部
言部
土部
虫部
女部
亻部
扌部
口部
艹部
木部
氵部
全部
- 笔画查字
1画汉字
2画汉字
3画汉字
4画汉字
5画汉字
6画汉字
7画汉字
8画汉字
9画汉字
10画汉字
11画汉字
12画汉字
13画汉字
14画汉字
15画汉字
16画汉字
17画汉字
18画汉字
19画汉字
20画汉字
21画汉字
22画汉字
23画汉字
24画汉字
25画汉字
26画汉字
27画汉字
28画汉字
29画汉字
30画汉字
31画汉字
32画汉字
33画汉字
34画汉字
35画汉字
36画汉字
37画汉字
38画汉字
39画汉字
40画汉字
41画汉字
42画汉字
44画汉字
45画汉字
47画汉字
48画汉字
49画汉字
51画汉字
52画汉字
53画汉字
64画汉字
笔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