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干姓的来源,姓段干的名人
段干 duàn gān
一、姓氏源流
段干(Duàn gān 段干)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李姓,为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又《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
得姓始祖:李宗(段干木)。从《路史》和《史记》上的记载可知,春秋时期老子的儿子宗,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后来“以邑为氏”合其封邑名而称段干氏。段干氏得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魏国,在今山西省的芮城以北地区,所以段干氏的发源地应该是山西,后来逐渐向东播迁。故段干氏后人奉李宗为段干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段干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考证,段干木是我国段干氏的始祖,段干氏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颇有渊源。“段干”本来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邑名。根据《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的孙子名字叫宗,是魏国的将军,先后受封于段、干这个地方,故而得姓,称为段干氏。根据《风俗通》上的记载,段干氏是段干木的后代。而《史记》记载得很详细,春秋时期晋国人段干木,居于魏国,守道隐居不作官。魏文侯去拜访他,他翻墙走避,魏文侯仍对他十分尊敬,每次路过他的家门口必定下车。段干氏就是这位贤人的后代。段干姓望族居于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鲁郡(今山东省滋县西一带)。
三、历史名人
段干木:魏国人,李宗的后代。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住在魏国的城邑段木,所以人们称他为段干木。段干木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他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去拜访他,想授给他官爵。他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了。从此,魏文侯更加敬重他。每当乘车路过他家门时,就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有人问魏文侯为什么要下车?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有贤德的人,他不为权势而坏了君子的道德。住在陋巷而驰名千里,我怎么能不下车表示对他的尊敬呢?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扶风郡: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鲁 郡:汉改薛郡为鲁国,治鲁县(秦以曲阜为鲁县)。晋为鲁郡。北齐为任城郡。又隋有鲁州鲁郡,唐有兖州鲁郡,虽辖有曲阜(隋改鲁县为汶阳,继又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
2、堂号(缺)
【段干姓宗祠通用对联】
(缺)遗憾!
- 部首查字
巾部
纟部
目部
饣部
尸部
王部
山部
犭部
宀部
门部
马部
皿部
牜部
酉部
广部
金部
弓部
手部
骨部
豸部
大部
礻部
贝部
戈部
毛部
方部
疒部
虍部
歹部
车部
衣部
灬部
羽部
隹部
豕部
米部
子部
鸟部
衤部
石部
瓦部
钅部
囗部
革部
走部
辶部
水部
耳部
阝部
匚部
页部
身部
刂部
气部
厂部
鱼部
冫部
白部
田部
舟部
日部
乙部
一部
足部
丿部
心部
攵部
立部
羊部
禾部
十部
欠部
彳部
讠部
耒部
人部
罒部
雨部
鬼部
穴部
力部
月部
竹部
忄部
火部
言部
土部
虫部
女部
亻部
扌部
口部
艹部
木部
氵部
全部
- 笔画查字
1画汉字
2画汉字
3画汉字
4画汉字
5画汉字
6画汉字
7画汉字
8画汉字
9画汉字
10画汉字
11画汉字
12画汉字
13画汉字
14画汉字
15画汉字
16画汉字
17画汉字
18画汉字
19画汉字
20画汉字
21画汉字
22画汉字
23画汉字
24画汉字
25画汉字
26画汉字
27画汉字
28画汉字
29画汉字
30画汉字
31画汉字
32画汉字
33画汉字
34画汉字
35画汉字
36画汉字
37画汉字
38画汉字
39画汉字
40画汉字
41画汉字
42画汉字
44画汉字
45画汉字
47画汉字
48画汉字
49画汉字
51画汉字
52画汉字
53画汉字
64画汉字
笔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