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爆炸事故案例>化工灭火器爆炸安全事故分析(一)

化工灭火器爆炸安全事故分析(一)

详细内容

  2002年10月16日13时55分,某化工总厂消防大队消防器材供应维修站职工王某,在进行干粉灭火器灌粉充装作业时,灭火器突然发生爆炸。事故中王某脑部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该消防器材供应维修站,主要为化工总厂各直属单位提供采购和维修消防器材业务,具有法人资格和消防器材维修资格;死者王某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了灭火器材维修资格证。维修供应站聘用的临时工朱某,负责管理消防器材仓库,在维修任务紧张时,协助王某做些给灭火器打铅封、贴标签等维修辅助工作。

    1 事故经过

    10月14日上午,化工总厂下属的炼油厂要求消防器材供应维修站,提供15个维修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为16日下午新入厂的大学生消防培训使用。16日11时50分,王某给朱某打电话,要求朱某中午加班,协助王某灌装灭火器。12时40分,灌装作业开始,王某给灭火器添加干粉后,把灭火器直立在一把凳子上充氮气,作业时2人并排站立,面向相反方向。13时50分,炼油厂的上班班车从维修车间门前经过,已经充装完了11个灭火器,还有4个灭火器没有充装完,王某对朱某说:“上班的班车都来了,我们要加快充装速度”。约2min后,朱某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灭火器爆炸了。维修车间内干粉弥漫,白茫茫的一片,朱某跑到维修车间外面,大喊“出事了,出事了”。闻讯赶来的消防战斗员看到王某倒在地上,满脸是血,赶紧用消防指挥车将重伤的王某送医院抢救。爆炸产生的灭火器碎片击中王某下颌部, 17日凌晨,王某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现场调查,爆炸的灭火器型号为MFZ8型,由某正规消防器材厂生产,出厂日期已无证可查。爆炸时,灭火器从底封头和筒体接合处炸开,分成3部分:筒体、底封头和底护圈。放置灭火器的凳子被击出一个比较整齐、大小与灭火器直径相符的圆孔,推断击中死者的碎片从死者下颌部向上击打,造成Ⅲ级颅脑外伤。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爆炸的灭火器锈蚀严重,局部壁厚减薄,不能承受正常的充装压力,是造成灭火器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爆炸灭火器锈蚀的筒体,经压力容器检测站检验,爆炸残片最小壁厚仅0.5mm,按国家标准《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GB12515-90)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小壁厚应为1.07mm,事故灭火器明显不能满足水压试验和充装氮气的要求。

  GB12515-90中有关灭火器筒体最小壁厚的计算公式如下:

    S1=Ph·Di/〔2σs·Φ/1.3-Ph〕□

  如果在相应的标准中无材料的屈服点σs,而仅有抗拉强度σb时, 则筒体的最小壁厚按下式计算:

    S1=Ph·Di/(σb·Φ-Ph) 式中:

  S1——筒体计算最小壁厚,mm;

  Ph——筒体水压试验压力(表压),MPa;

  σb——常温下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σs——常温下材料的屈服应力,MPa;

  Di——筒体的内直径,mm;

  Φ——焊缝系数。

  因锈蚀,灭火器的壁厚减薄,相应地所能承受的充装压力就会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