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坐月子多数老例不可信(2)
详细内容
误区八:汤月子
喝汤虽然有必要 吃肉才能保体力
产后多喝汤,几乎每家人都会做很多汤犒劳产妇,认为喝汤更有营养。
专家点评: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产后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矿物质、多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为准。产褥期喝汤是必要的,如鸡汤、排骨汤、鱼汤、蘑菇汤等,可促进母乳分泌。但这并不意味着汤比肉有营养,喝汤时也应吃些肉,这样才可尽快恢复体力。
正确做法:液体食物每天约需1-1.5升。
“虐待”宝宝4大方式
挑“马牙”
刚出生的宝宝,在上腭中线和齿龈边缘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有些家长和老人以为,这些俗称“马牙”或“板牙”的斑点,得用针挑破,才能减少孩子的痛苦。
专家点评:这是不正确的。孩子嘴里的这些小斑点,在医学上称为“上皮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造成的,在宝宝出生后数周至几个月会自然消失,针挑很容易造成感染。
挤乳头
在民间,一种旧习至今还有市场,就是在宝宝出生后,要给他挤乳头,直到挤出一些黏液来,如果不挤的话,男孩长大后乳头会发痒,女孩则会乳头凹陷。
专家点评:这种做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新生宝宝的抵抗力很弱,如果乱挤乳头,会使细菌从挤破处侵入体内,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新生儿黄疸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
裹蜡烛
有些认老例的老人认为,宝宝的腿得拉直,将来才不会长成罗圈腿,所以总是在给宝宝包襁褓时,把腿拉直后紧紧地裹上,包得非常紧。
专家点评:这样做并不好,会使宝宝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会影响生长发育。1岁以内的宝宝,平躺在床上睡觉时,两条胳膊弯曲向上呈“W”状,两条腿弯曲向下呈“M”状,这是最自然的姿势。
包“粽子”
很多家长以为,刚出生的宝宝非常娇弱,容易受凉,于是就里里外外给宝宝包上好几层,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是这样包着。
专家点评: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隐患,医学上有种疾病叫“婴儿捂热综合征”,就是指小宝宝因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尤其是夏天,易导致体温过高而出大汗、面色苍白、抽搐、昏迷,甚至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一旦发生“婴儿捂热综合征”,要立即解开宝宝的衣扣,擦干他的汗水,减少包裹程度,体温过高应用温水洗澡。
特别提醒
出了月子享性福 可造成产褥感染
很多人认为,孩子满月后,产妇身体就完全复原了,所以有些夫妻在出了月子后就恢复了性生活。但是,由于部分产妇分娩时子宫、阴道有创伤,再加上有恶露排出,性生活会把细菌带进生殖器,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生命。
通常,等到妻子阴道不出血时,再享受“性”福生活才好,此时丈夫应比以往温柔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