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婴儿期常见疾病>宝宝发烧护理四误区

宝宝发烧护理四误区

详细内容

面对宝宝发烧,不少父母在情急之下,有时也会好心办坏事!

误区1:"宝宝的额头不烫,就不烧。"

妮妮这两天感冒了,一直流鼻涕。晚上我摸了几次她的额头,也不烫,以为没发烧,结果第二天早上量了下体温,有38.6℃。再摸额头,也跟昨晚差不多,天啊,孩子烧了一夜我竟然不知道!——妮妮妈

给宝宝量体温时,小家伙通常会扭来扭去不肯配合,甚至会大哭大叫。为了不引起宝宝反感,许多妈妈习惯摸宝宝的额头或手心脚心试体温。可是,妈妈的手毕竟不是体温计,这样粗略判断的结果常常不准确。

请这样做:

宝宝一旦生病,应该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以此判断是否发烧。妈妈可以选择在宝宝睡着时测量,或让宝宝夹紧体温表后,扶好他的胳膊,然后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宝宝会比较配合。如果只是想粗略判断一下宝宝的体温,摸宝宝的后脖子比上述部位更准确些。

误区2:"吃退烧药,把烧退了,病就好了。"

昊昊7个月时第一次发烧,可把全家人吓坏了:每次烧上来都得39℃左右,吃完退烧药才降下去,等药力一过,又会烧上来。虽然医生嘱咐38.5℃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可姥姥依然坚持在昊昊没烧上来之前就用药,她说:"可不能让宝宝这样一直烧,会把脑子烧坏的,多吃几次退烧药,把烧退了病就好了。"——昊昊妈

宝宝一发烧,家里的老人往往总是万分着急,催着给宝宝吃退烧药,以为把烧退了病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发烧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借用"立竿见影"这个成语打比方,发烧只不过是感冒、肠炎等疾病的影子,想要治愈疾病,只是退烧(消除影子),不消除致病原(拔掉竹竿)是不现实的。所以,退烧药只能解燃眉之急,但不能釜底抽薪。

请这样做:

如果宝宝没有高热惊厥史,应该允许宝宝适当发烧。发烧时人体免疫细胞同细菌、病毒等外来致热原作战,有利于清除病原体、缩短病程。

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且没有寒战怕冷的表现,可以护好宝宝的前后心,把四肢裸露出来,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擦拭头颈和四肢帮助降温。

当发烧38.5℃以上时,再服退烧药,这样可以延长退烧药的使用周期。当退烧药的使用周期延长(譬如以前每6小时服一次,现在每8个小时服一次)时,证明宝宝在慢慢退烧,身体也在慢慢康复。

误区3:"发烧时,千万不能给宝宝捂着。"

还是在怀孕的时候,我就听到一个因为过度包裹发烧中的婴儿导致脑膜炎的真事,所以佳佳每次发烧,我都尽量让她少穿衣服。佳佳1岁时,有次发烧挺严重的,一个学医的朋友来探望。当看到烧起来直打冷战的佳佳只穿一件单衣时,朋友急了:"孩子都冷得发抖了,怎么才穿这么点衣服?"我很纳闷:发烧时不是不能捂着吗?——佳佳妈

宝宝发烧时捂着点还是少穿点?这个问题常常让家长左右为难。年长的老人更倾向于捂着点:捂着有利于出汗,把汗出透了,烧就退了。年轻父母会更倾向于少穿点:好多育儿杂志上不都这么说吗?两种说法都对,又都不对,关键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宝宝明明冷得发抖还减衣服,或宝宝身上已经很烫了还捂着,就与正确做法南辕北辙了。

请这样做:

在宝宝体温没升到高点之前,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出现寒战、手脚冰凉、发抖等反应,这时妈妈应该多给宝宝穿点衣服,并给宝宝喝点温开水。

当宝宝体温升到高点时,全身发烫,这个时候要脱掉宝宝多余的衣服,并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喝水、温水浴、吃退烧药等)。

而当宝宝身体发汗时,说明体温在下降,这个时候切不可给宝宝洗冷水澡,也不能脱光衣服晾着宝宝,当然也不能捂着,应该少穿点衣服,让汗液顺利排出。

误区4:"吃药三天了还没退烧,赶紧打点滴吧。"

辰辰感冒发烧已经第三天了,刚发烧时,我们带他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说是病毒感染,给开了治感冒的中药。可是这几天药吃了不少,烧还是退不了。今天晚上要是再不退烧,我和老公就准备带辰辰到医院,让医生给辰辰打点滴。——辰辰妈

面对高烧不退的宝宝,父母总是心急如焚,希望用最快的方法帮宝宝退烧。打点滴的药效的确比吃药来得快,但副作用也大,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

其实,像辰辰这种情况,打点滴未必能马上退烧。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用药之后比较好控制,3天左右基本上就能退烧。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持续时间会长一些。所以,父母一定要沉住气,根据医生的意见科学治疗。

请这样做:

宝宝发烧后,首先要去医院化验血常规,明确病因。用药方面,如果是严重的感染,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打点滴。如果是轻度感染或病毒感染,可以先吃药控制病情。

在家用药期间,如果宝宝出现发烧以外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等,或者用药3天后病情没有好转,应该及时到医院复查。虽然吃药比打点滴效果要慢一些,但更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对宝宝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