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个案-和孩子建立感情的讨论(3)
详细内容
作者:越越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0:07:09
主题:韬韬爸
我想起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让我感受至深的话:“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在于付出的多少,而在于孩子感受到多少。”
我的理解,在孩子理解力有限的时候,最自白的表达效果是最好的。
从你的描述中,你父亲是个感情细腻的人,而且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你体会到了。
感情自然的流露就是你所做的一切,相信孩子能够慢慢地理解,所以方式上没有对和错的,重要的是心态,有那种感情在心里,不会错的,你不要太钻牛角尖,甚至有压力,而且作为父亲,你做得很不错。
相信你有感情的体验,只是在文中你没有去表达,张教授的意思是说你应该表达出来,通过文字表达会更进一步激发你的感情,让你得感情更加细腻。面对孩子的时候,就会有热恋般的的感受。不然情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写情书呢?
哈哈。这些话也说给我自己。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0:13:55
主题:大概人老了某些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我很久以前看傅雷家书,傅雷在儿子出国以后,对儿子的感情非常强烈,那一封封家书,篇篇都是很直白的对儿子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对年轻时候对孩子不恰当教育方法的沉痛反思,看了是很震动和感人的。
也许我们做一些改变,就能够缩短这个过程。
作者:小心心妈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0:17:06
主题:但我相信时光倒转,傅雷还是会以本心对待孩子,而且他的为人的精神力量给予孩子
的感染力和震憾力是多少直白的爱的付出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如果时光倒转,我相信老先生他能待孩子少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这就足够了。
作者:小心心妈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0:12:25
主题:男人有时候更多地是从精神上去感染人的。
并不是说不需要用语言,用感性,但我觉得用精神,更多地用言传身教,和妈妈的感性的爱起到互补,会是更理想的方式 。
而且,父亲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怎么恋爱,成家,怎么对待家人。我并不觉得凡事先用语言表达感受的男性形象是最优选的,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妻子。
当然,教授说得很有道理,尤其是对四岁以前的孩子,但我相信只要妈妈的角色做到位的,你尽可以以父亲的本心去对待孩子,只需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稍加调整些方式方法就可以了,没必要改变自己。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0:44:28
主题:心妈,再说
要不是我自己老觉得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为了更快地找出问题,也许这些日记我都不怎么会写,特别是放到论坛上。
也许是性格的不同,也许是性别的不同,我对象菱子妈、乖乖妈、翩翩妈那样纵横驰骋地在论坛上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心理体验,我还是很惊叹的。女性的心理感受真是非常强烈的。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1:03:25
主题:再说一句我的担心
我有点莫明奇妙的担心,在早教论坛上混的时间长了,我的性别意识是否会发生混乱。
虽然看到她们的个案我很感动,但有另一种感觉就是想往后逃,这种儿女情长的东西说实话,我要自己真做起来总有点异样的感觉。
我再听听教授说。
作者:小心心妈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2:22:17
主题:我觉得你的担心是正常的,
因为爸爸和妈妈是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形象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不一样。
如果有潜意识要求自己向妈妈看齐,是难为了自己。
建议和韬韬妈妈好好沟通一下,有父若此,韬韬真是个幸福的孩子。:))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2:35:36
主题:关于韬韬回姥姥家的时候哭那一段,我的感受就是,他奶奶的,这小子还挺够哥们义气的。
是我的儿子,别的肉麻西西的感受没有。
作者:一可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0:24:00
主题:张教授有一次鼓励哪个
说:做父母的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象外国人一样多一些拥抱和亲吻。
我的理解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有多相爱。即使当时觉得很为难,(因为咱们中国人很含蓄)也应该表现。让孩子看到,感受到。另外,夫妻这样勉为其难的作了,可是,心里确实感到了幸福的感觉,渐渐的就真的能这样表达感情了。总是相敬如宾的夫妻,心里有多少温柔的感觉呢?
对于孩子,也是。埋在心里的爱,孩子真的可能感受不到。需要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你表达的多了,孩子能感受到,孩子也会敢于而且学会了爱的表达,你也更加能感受到了,柔情蜜意就在你和孩子之间。学会表达爱,也是一种幸福呢。
你说你爱我,可是我感受不到。:)就是这样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0:33:58
主题:这段话我也看到了
要做起来还真是不符合自己的习惯。
但我相信功到自然成,感情到了自然就流露出来了,心灵一解放,行动就自由。
作者:小杨的妈妈 发表日期:2004-08-04 10:46:30
主题:表达感情就是:你当时怎么感受的就怎么说
告诉孩子你的快乐,你对他的喜爱,你对他的欣赏。。。用语言,用动作,用礼物用你能想到的方式。
嘿嘿,好象我多么会表达,其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十分羞怯的人。也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
我甚至因为怕羞都不敢表现自己。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1:06:33
主题:我也不太会表达
也不太会沟通,尤其是那种曲折婉转的沟通。
告诉孩子你的快乐,你对他的喜爱,你对他的欣赏,这个好像比表达爱和表达情感要容易一些。
作者:lulumommy 发表日期:2004-08-04 13:13:58
主题:用自然方式表达心中至爱:给韬爸
韬爸的执着和不懈让人既佩服又感动,个人认为如此深沉而宽博的父爱已是足够了。
李泽厚总结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精神,一为中庸,二为理性。传统文化的耳染目睹,国民普遍表现为感情内敛。比如,国外久别重逢的子女跟父母见面,总是又拥又抱,亲个不停,场面热烈。在中国,母亲还会过来拉拉手,上下打量一下,而父亲总是淡淡地一笑,再加上几句评论而已,场面淡的很。可是到了吃饭时刻,丰盛的一桌子,各式菜在你碗里塞了又塞,这难道不是一种深爱的表现?
再说韬爸,二十岁孤身从青海来到北京,如今也是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了。支持他的恐怕除了自身的才学,还有一份来自亲人的爱吧!韬爸的父亲看来也是不会表达的,且不会表达的程度比起韬爸更甚,可韬爸是否就没有感受到爱了呢?韬爸从他父亲每天来去半小时给他带两热馒头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深沉的父爱。
所以说,热情似火的爱是一种表达方式,柔情似水的爱也是一种表达方式,默默无闻、平实朴素的爱还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人而异,因父母的性情、经历、习惯和背景而异。只要是真爱,选择哪一种表达有何妨!比如韬爸,‘用目光、用支持他的行动、用心去感受他的需要而做事情’,这种用心表达的爱何须改变?
理解韬爸的紧张情绪大部分源于对韬韬两岁以前的忽视,潜意识里总觉得要加倍补偿,发现一些小问题后又往往跟两岁以前的早教没跟上联系起来,所以越来越紧张了。但是张教授不是说过,父母只要三岁以前跟孩子培养依恋都不晚的,所以,韬爸“TAKE IT EASY”。你要做的只是用本性而自然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至爱而已。另外,希望韬爸有些偏执狂的精神:相信韬是天底下最棒的孩子。事实上,韬韬确实各方面也挺不错的。
呵呵,一家之言,随便说说而已了。
作者:韬韬爸 发表日期:2004-08-04 13:41:52
主题:哈哈,陆陆妈妈很理解我
你们说得很对,韬韬各方面其实不错,不过是我的紧张心理在作怪而已,所谓一朝经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也相信如果没有前两年的阴影在那儿,我会更加轻松自如地教育孩子。
不过教授的乾坤挪移大法也很好,把我从关注孩子的问题引导到关注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的感情上来,我这两天心情明显好多了。
如果我们都只是去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关注孩子的所谓问题的话,我相信很多问题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作者:湔波01 发表日期:2004-08-05 14:19:12
主题:我 也 凑 凑 热 闹 来 谈 谈 情 感
人 非 草 木 , 孰 能 无 情 ? 每 天 , 我 们 面 临 着 不 同 的 情 感 体 验 :
看 到 自 己 最 喜 欢 的 人 出 现 在 跟 前 ---欢 喜 ; 见 到 自 己 所 拥 护 的 球 队 输 了 ----难 过 ; 自 己 的 同 桌 长 得 漂 亮 ----嫉 妒 ; 亲 人 去 世 了 -----悲 伤 ; 孩 子 不 喜 欢 读 书 ----烦 恼 ......等 等 。成 语 有“七 情 六 欲 ”之 说 , 其 中 七 情 为 喜 、 怒 、忧 、思 、 悲 、 恐 、 惊 , 相 信 大 家 都 知 道 的 。从 中 我 们 也 可 以 看 到 : 符 合 我 们 内 心 需 要 的 , 就 会 引 起 积 极 的 情 感 , 反 之 , 则 产 生 消 极 的 情 感 。
教 授 在 上 面 对 韬 韬 爸 所 说 的 一 段 话 , 我 想 主 要 基 於 这 一 原 因
, 越 小 的 孩 子 ,越 需 要 外 界 的 支 持 (生 理 上 和 心 理 上 ) , 而 这 些 支 持 ,主 要 来 自 于 最 亲 密 的 人 , 且 需 要 “形 式 上 的 表 现 ”孩 子 才 能 体 会 得 到 。 玩 具 、服 饰 , 食 物 , 孩 子 可 以 感 受 得 到 , 但 是 情 感 呢 ? 他 怎 么 感 受 到 父 母 对 他 的 支 持呢 ?这 就 需 要 父 母 用 语 言 和 动 作 把 它 表 现 出 来 。 这 也 是 为 什 么 很 多 富 贵人 家 的 孩 子 闷 闷 不 乐 而 穷 人 家 的 孩 子 虽 然 没 有 好 的 食 物 却 很 快 乐 的 原 因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大 , 孩 子 接 触 外 界 的 范 围 越 来 越 大 , 给 他 情 感 上 支 持 的 人 越 来 越 多 , 如 好 朋 友 、 老 师 、 自 己 的 偶 像 、 恋 人 或 书 中 的 某 一 人 物 等 等 , 父 母 的 作 用 倒 稍 微 减 弱 了 , 如 受 社 会 性 影 响 , 他 或 许 还 不 愿 意 父 母 对 他 太 亲 热 呢 !
韬 韬 爸 谈 他 感 受 到 父 亲 对 他 深 沉 的 爱 很 令 我 感 动 。 很 多 时 候
, 情 感 是 以 内 心 体 验 的 形 式 稳 定 地 蕴 藏 在 人 的 人 格 当 中 , 它 常 常 不 是 形 之 于 外 的 , 只 有 具 有 丰 富 情 感 体 验 的 人 才 能 感 受 到。 换 了 别 人 (如 韬 韬 爸 的 兄 弟 ), 或 许 就 没 有 这 么 深 的 感 受 了 。 (奇 怪 , 我 怎 么 得 出 和 张 教 授 不 一 样 的 结 论 ? 或 许 说 : 韬 韬 爸 自 身 的 情 感 能 力 和 表 达 能 力 不 够 好 , 如 是 别 人 更 差 一 点 ? )
这 里 , 有 两 个 问 题 我 理 解 得 不 是 很 好 , 请 教 授 帮 解 解 体 。
1: 教 授 谈 到 林 黛 玉 ,说 她 情感细腻、复杂、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察入微,非常敏感。是 因 为林黛玉的母亲是一个情绪非常丰富的人,林黛玉生下来就能接触各 种 情绪,情绪的发展就会很丰富,有很强的体验、感受、表达情绪的能力------问 题 是 林 妹 妹 在 现 代 生 活 中 能 生 存 下 去 吗 ? 如 是 一 个 男 人 , 为 一 些 鸡 毛 蒜 皮 的 事 想 来 想 去 。 还 有 他 立 足 的 位 置 吗 ? 他 可 以 是 一 家 公 司 的 决 策 人 吗 ? 他 可 以 做 部 队 的 领 导 人 吗 ? 即 使 是 女 人 , 她 这 样 的 多 愁 善 感 、 多 疑 心 能 保 住 婚 姻 吗 ?
2: 在 日 本 、 南 韩 甚 至 中 国 , 人 们 普 遍 不 善 於 情 感 的 表 达 , 特 别 是 男 人 , 更 是 “爱 你 在 心 口 儿 难 开 ”, 这 仿 佛 是 个 不 成 文 的 习 俗 。 孩 子 成 长 到 青 年 期 , 也 朝 这 方 向 发 展 , 这 样 才 显 得 "cool",显 得 够 “men",这 样 才 不 致 脱 离 原 来 的 团 体 。 女孩 也 喜 欢 这 样 类 型 的 。 敏 感 的 男 人 , 反 而 被 人 们 说 : “这 男 人 , 象 个 娘 们 似 ! ”这 里 怎 解 ?
张仲华教授回复:
第一个问题,并不是说林黛玉的心理是健康的,只是说讲儿童的情绪发展对成人后情绪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我不了解日本人和韩国人,只是从他们的电视剧中了解他们。虽然同属儒家文化圈。但感觉他们思想的解放程度,男女的平等程度,大概只相当于中国大陆文*革前的水平。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等与思想的解放。另一方面,日本民族有其特殊的一面,他们很有进取心,非常努力、团结,表现的非常自傲。但是骨子里很自卑。文化人类学家有很好的研究。
韩国人比较刚烈,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实际上就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宋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的附属国,但是其文化依然是正宗的中国文化,儒释道完全一样。但保留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刚烈。他们和日本人还不一样,日本人接受的中国文化只是部分或者表面的更多一些。
这两个国家虽然在现代化方面比中国大陆要快,但是并没有真正经历文化的、思想的彻底革*命,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好的方面,同时也保留了糟糕的方面。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糟糕的方面经过包装,改头换面又跑出来。
台湾也是一样,当现代化来到时,很多旧思想、文化通过包装后就跑出来,你认为是新文化,新思想。不是,是经过包装后新旧合一的产品,或者有些就是包装后的旧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