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期家庭教育>带宝宝着病的学问

带宝宝着病的学问

详细内容

儿科看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孩子自己不会叙述病情,要由家长述说。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有的家长叙述病情干脆利落,有的拖泥带水,也有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简直不像是带自己的孩子看病。其实,医生要了解的主要是这些疾病从发病至就诊时的全部过程,包括主要的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对于主要症状,家长应尽量说得准确,例如"间断发热3天""腹痛1小时""咳嗽1周"等,而不要说"从奶奶家回来就发热""从我下班回家他就肚子痛",因为医生没法知道你是哪天从孩子奶奶家回来或是几点钟下班回家的。

有些家长把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当做病情告诉医生,如觉得孩子咳嗽可能是感冒了,看病时不是告诉医生咳嗽的时间和程度,而是告诉医生"这孩子感冒3天了"。实际上这不是病情,孩子是不是感冒应该在检查病人之后由医生来判断。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时,医生可能要询问一些出生时的情况,对于一些遗传病还要询问家族中的一些情况。这些,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回答,既不要含糊其辞,也不要凭想当然来编造,听不懂的地方可以请医生稍加解释后再回答。孩子曾经有过对某种药物过敏的历史更要说清楚,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是慢性病或复诊时,为了使医生了解前几次病情、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要尽量带病历本或底方,以供医生参考,同时也避免重复检查。

如果孩子腹泻,可以找个火柴盒或装中药丸的小盒子,留取一点大便标本,带到医院,否则化验时还得等孩子大便留标本,耽误时间。

另外,家长带孩子看病之前,应该先给孩子做做工作,给孩子讲清去医院的原因,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争取孩子的合作,而不要抱起来就走。以免孩子一进诊室就恐惧得大哭不止,既增加诊室噪声,又影响看病。

在向医生叙述病情时,不要把孩子抱在怀里,而应让孩子面向医生,同时给孩子解开衣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医生在听你讲病情的同时,就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表情、面色、精神状态、营养情况,这些对于医生诊断病情都有帮助。

一旦医生戴上了听诊器检查孩子,就不要再说话,保持安静,有利于医生听诊。

不同年龄用药量不同,在医生开药时,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实际年龄(周岁),不要说虚岁,如果孩子最近称过体重,也可以告诉医生孩子的体重,以便医生计算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