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药包装
详细内容
编者按:中药是中华瑰宝。而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物生产与使用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中药汤、膏、丸、丹、散的传统剂型,长期沿用纸袋、纸盒、玻璃瓶、塑料袋、纸箱包装。改革开放后, 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基本改善了中药包装的落后面貌。目前我国拥有中药生产企业1000多家,年总产量30 万吨,中药原材料300余种,中药制剂8000余种,中成药工业年产值自 1979年以来从7亿元增加到310亿元。加上中药保健品工业,总产值近500 亿元。在中药总产值7 12亿元(饮片52亿元,药材160亿元)中已占主导地位。近5年来中成药工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税与利润平均年增长24%,已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中药剂型同样发生了极大变化,从传统的汤、膏、丸、丹、散剂型,已转变为中药的片剂、胶囊、针剂、口服液、浓缩丸等新剂型,其包装也不断推陈出新。
在上期话题中我们谈了【革新中的中药饮片包装……】,本期延续上期话题再来谈谈中药的包装及其国际化。
§贮藏与保鲜§
中药材采收加工后须及时包装、贮藏,否则会出现虫蛀、霉烂、变质、变味、走油等现象,不仅失去药效,服用后还有毒副作用。现将其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牛膝等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的影响,易变色、走油、变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袋中放少量生石灰、明矾或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莲子肉等药材多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成分,遇高温油易外渗,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走味。此类药材不宜贮藏高温场所和烘烤,应放在陶瓷缸、坛及玻璃缸、瓶或金属桶内,置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有的宜经文火加热清炒或沸水烫氽等干燥和消毒灭菌,装入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淀粉类药材的贮藏: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药)、葛根、泽泻、贝母等,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明矾或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回潮、变质、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如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精、何首乌、地黄、天冬、党参、玄参等含水量、含糖量较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霉烂变质。这类药材应充分干燥,装入双层无毒塑膜袋包好扎紧,放入密封的陶瓷缸、坛、罐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容器内放些生石灰、明矾或干燥新鲜的锯木屑、谷壳等物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