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必读>“海归”创业面临两个瓶颈(一)

“海归”创业面临两个瓶颈(一)

详细内容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出国人员达到了58万人,目前留学回国的已达15万人。已有上万名海归在全国60多家创业园区创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多家,年产值达100多亿元。然>而,也有人认为海归创业的成功率并不如想象中高。海归们有的表示在一些创业园内听说成功率只有50%。有的表示如果说坚持三年并开始盈利就算成功的话,那么有1/3的成功率就属不错了。于是,有人戏称部分海归已成为海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资金问题成为发展瓶颈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郭军部长介绍说,目前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百所高校中76%的院士,51%的院校领导有过留学经历。因此他认为海归贬值、创业失败率高的说法太片面,就拿广东来说,对于高科技海归人才的需求量远远没有饱和。

  一些海归人士认为,缺少资金是海归创业的最大难题。新意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冯国坚在谈起创业经历时说,当时政府给予十万元启动资金,但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远远不够,发展到现在,资金问题仍然是个瓶颈。据悉,冯的公司虽有盈利,但由于只有科技成分,无固定资产抵押,无担保,银行不会给很多贷款。类似的经历在其他海归身上也同样曾经遭遇,从英国回来的张恒说在国外可能一个项目做得好,通过评估就可以获得风险基金解决难题。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郭部长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政府除了提供10万元的资金,甚至还借鉴国外经验注册资金可分批到位,但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政策上,广东并不缺资金,关键是怎样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对自身创业的整体规划不够。他举例说一个博士回国后发现管理能力不足,很快又出国培训然后再回来。

  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失败

  相对于海归人士单独创业,团队创业的成功几率更高。深有感触的还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的张恒,几个海归人士一起合作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团队创业目前来说更多的是吸引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较容易忽视管理人才的引进。冯国坚也表示,每年留交会有上千个项目,真正能做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缺乏多方开发。办公司和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不同,需要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市场的打开、管理、团队的组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