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技巧>创业路上小心几种双簧骗局

创业路上小心几种双簧骗局

详细内容

创业开店作生意,也需要注意,小心人在家中坐,天上却掉下个骗子来,在这些骗子其,最需要小心的,就是双簧骗局!

什么是双簧骗局?首先我们知道双簧,这是中国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一般由前面的一个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骗局也与这个相似,最常见的就是一个骗子公司把自己打扮成卖家,谎称他们手里有一种高科技产品,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代理商,发来信函邀请公司企业加盟,为了让你上钩,骗子的同伙又来扮演买家,说要大量定货,你如果动了心向卖家帐户打款,骗子就卷款一走了之,而买家就再也看不见了。

在湖北仙桃,这种双簧骗局也叫作箩底诈骗,因最开始用来诈骗的产品是箩底布而出名,一般过程就是:当时仙桃有一家专门生产箩底布的厂,因为销路不好,就雇用仙桃当地人以业务员的身份往外推销,声称畅销产品,将样品摆上商家柜台后再雇用另外一个人冒充买家,谎称大量进货,而后骗取货款,当时一次诈骗的数额为1万元左右。(请见《箩底诈骗,二十年的诈骗行业》),这种生意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就业门路,一个村子至少有80%的人从事这种诈骗活动,主要集中在长砀口镇、西流河镇和城区。目前做箩底生意的骨干分子有1000多人,如果加上打电话及望风的马仔,有数千人之多。

现在让同创业第一步网一起亲眼感受几种双簧骗局的诈骗案例:

■典型案例:(来自潇湘晨报)

10月10日,一名年约40岁、自称是安徽某塑料丝绸公司业务员的妇女,给在湘乡市云门商城做生意的蒋昌银送来一本产品说明书,表示要让蒋做该公司的总代理。该女子拿出2米丝维布挂在店内最显眼的地方,说这是公司最好销的新产品。

女业务员走后不久,来了一名卖蜂蜜的老者。他一看到悬挂的丝维布,立即要求蒋分1米给其滤蜂蜜,表示过几天还会来买。几天后,来了两个渔民模样的人,将剩下的1米丝维布买走。其中一人说:我们在洞庭湖养鱼,至少需要1600米丝维布。10月24日,卖蜂蜜的老头又来了,要定800米丝维布。蒋要求对方交纳一定数量的定金,但被拒绝。

几天后,女业务员带来一名40岁出头的男子。该男子操一口普通话,自称刘科长,还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刘科长和蒋昌银签下合同,并在合同上盖了安徽省利辛市塑料丝绸公司的印章。对方送了3件货共3600米丝维布到蒋家,向蒋收取了1.7万余元货款。

此后,卖蜂蜜的老者、两个渔民模样的人等顾客再也没有光顾过蒋的店子,蒋新购进的丝维布一米也没有卖出去。

■双簧骗局升级版:

一位朋友在当地开商贸公司,10天前他忽然接到湖南省某县XX厂发来的传真,说对方开发了一种纳米产品正在招商,有意请亲戚做当地的代理,亲戚没有贸然答应。

2天后广东某公司来电问他是否经营XX纳米产品,说要订20万元的货,可谓口气诚信十足,并很快派遣业务经理来到当地签合同,亲戚在可观利润的诱惑面前一时放松了警惕,与对方签了所谓纳米产品定货合同书,广东公司按约将3.8万元的定金汇到了亲戚的帐户。(如果是你你相信了吗?生意从天上来了!)

可是这时问题来了,湖南的XX厂神秘消失了,电话变成了空号,厂长手机永远关机,等到亲戚与广东的业务经理摊牌并答应将定金全部返还时,经理却判若两人,声称亲戚的行为违反了<<合同法>>,要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必须双倍返还定金7.6万元。

朋友翻阅了《合同法》,条文确实规定支付定金的一方违反约定无权要求返还定金,但是收取定金的一方如果违约必须双倍返还定金,现在看来这是骗子巧设圈套,利用对方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打擦边球,以定单、合同为诱饵,用小钱钓大钱,合法侵吞事主的金钱,我提醒商界朋友:提高警惕小心上当,不了解的产品不能做,送上门的客户细斟酌,要多留心并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作生意定金不要急着收,定金是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败事,千万别上骗子的贼船中了连环计,损失惨重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