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团队的故事(一)
详细内容
八个男孩的蜗牛俱乐部
知道周杰伦有一首叫《蜗牛》的歌吗?蜗牛俱乐部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蜗牛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王义民小声地哼唱了几句后说,这就是取名叫蜗牛俱乐部的理由.
创新大赛激发创业梦想
时间回到了2008年秋季,1988年出生的王义民和他的伙伴们刚刚进入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就“不安分”起来,校园里张贴的“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宣传海报,让他们找到了“不安分”的目标.
“足足准备了三个月,拉赞助、做项目,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设计的跆拳道光信号测速手把获得了自治区的优秀奖.”和王义民一起参加大赛的王有璞说,刚入校就得奖,大家都很激动,还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专利.当时一门心思就想着如何能把它转化成商品.
因为经费等原因,王义民他们的梦想破灭了.王义民说:“从满怀信心到希望破灭,落差是很大的.我们都不愿服输,就谋划着一定要在上大学期间做点事.”
于是,八个有想法的小伙子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聊天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同一个问题.“身边的很多同学节假日想打工,但苦于地方难找.找中介吧,将近50块钱的中介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小数目;自己找吧,又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王有璞说,他们几个在校园里做了调查,之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确定了目标―――成立社团,帮同学们联系兼职工作,从用人单位那里收取费用.
边打篮球边开会
初春的大学校园格外的热闹,篮球场上的拍球声,同学们的欢呼声,从教学楼窗户里传出的讲课声……
王义民指着热闹的篮球场说:“因为没有办公场所,我们经常在这里开会,而且往往都是边打球边开.”走在校园的路上,不少人都会和王义民打招呼.王义民说,因为开办了蜗牛俱乐部,他们也算是学校里的“红人”.
这个“红人”的称呼可是来之不易.为了联系提供兼职岗位的酒店、公司,八个小伙子不知碰了多少次壁;为了顶替平时打工的同学坚守工作岗位,八个小伙子有两个大年三十没有回家.
“大一寒假,为了开展业务,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我们没少跑.因为没经验,吃了不少闭门羹.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就拿银都酒店来说,当时我们被他们委婉谢绝了好几次,但现在我们是不错的合作伙伴.”王义民说,除了鸿鑫、银都等酒店,他们的客户还有诺基亚、创维等,大大小小固定的客户就有十多家.
如今,蜗牛俱乐部工作人员已达40余人,工作网点几乎覆盖了首府的各个大中专院校,业务也从单纯的工作介绍,开展到做促销、帮培训学校招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