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你不应该只是业务伙伴(一)
详细内容
一谈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定位问题,最常听到的答案是:我们要成为业务伙伴(Tobethebusinesspartner)。很多同行甚至把这样的定位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事实上,这样的定位只能把HR置于一个从属的地位: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业务伙伴,这意味着业务的成败于你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你只是一个伙伴而已,而不是最大的责任人。什么时候见过销售部门的负责人说他们要成为业务伙伴?
正确的定位应该是:我们要成为业务的一部分(To be part of theb usiness)。事实也如此,HR即是业务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业务都是要靠人去完成的,准确地说是要靠人才去完成的。举个例子:一流的战略如果由三流的人才去执行,结果只能是三流。而三流的战略如果由一流的人才去执行,结果一定是一流的,原因是一流的人才会将三流的战略调整为一流战略。
当人才成为真正的“资本”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早的“人事部”到后来的“人力资源部”,现在也有很多公司称之为“人力资本部”;从做事务工作的部门到管理资源的部门,再到现在管理资本的部门,这体现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对人的认识的变化。
当人力资源管理进入到人力资本阶段时,企业的管理者终于意识到人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是可以带来增值回报的,因而是可以加大投入的。这个阶段就如彼得・杜拉克所说: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发展也是一致的,企业竞争的早期阶段都是在产品层面的竞争,产品竞争的定位最后就是“价廉物美”,在此阶段,员工只是生产线上的一环,如同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员工的纪律与准时等是最为重要的,那时员工的效率是第一位的。
产品竞争的最后阶段是打价格战,于是乎,很多公司纷纷转行去做服务,比如IBM,迄今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与咨询公司。在做服务的阶段,产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顾客的满意度,甚至价格成了区分服务水平的一个标签,为了一种独特的体验,人们愿意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体验经济由此而产生。在这个阶段,企业往往追求“用户至上”,但我们都知道,没有满意的员工,是不会带来满意的客户的。与第一阶段不同,到了第二阶段,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得到发挥,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而是复杂的人,人的需求要得到满足,有时还要挖掘人的需求。企业的服务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和某种精神或文化关联在一起,如苹果带给客户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是文化与精神,谷歌(微博)也如此。人才的重要性已不再是资源层面了,而是真正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