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用人忠奸辩(一)
详细内容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慎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道家人物,这是他论忠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时代,并不希望出一两个特别的忠臣,忠孝过分了就是毛病。他说,忠臣并不足以救乱世,后世的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了这点,岳飞、文天祥都没能挽救没落的朝代。在汉唐宋明开国的辉煌时期,都没有出过有名的忠臣,原因在于,一个健康和谐的朝代,有好的领导人,好的同僚,他们就不过是一个贤臣。所以我最认可老子说过的:“国家混乱才有忠臣。”
“忠”是中国企业的独特概念
对“忠这个字的理解,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跨国企业,很少提到“忠这个字,但是会讲到“忠于职守;但是在本土企业,“忠”却经常被提及,“忠于公司”或者干脆就说“忠于老板”。忠于公司或忠于老板,这原本是没有错的,但关键在于,不少企业家把“忠诚片面理解成了有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或者是跟在自己身边很多年的人,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有这样关系的人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忠臣,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普遍。
然而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朝代的祸乱大多出自外戚和宦官(宦官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了吧?他们本身已被阉割,也不可能对皇帝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汉代的祸乱出自宦官,并且中间新朝的王莽也是外戚。明代的魏忠贤,对明的覆灭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也是宦官。及至满清,吸取前代教训外戚和宦官之乱基本已被抑制,但是近臣的祸害却又起来了。乾隆朝的和?,是个通过现今电视剧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历史上,他全然不似王纲所演的那样肥头大耳,而是一个仪表堂堂、知识渊博的干练之臣。和?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并且从历史书籍的研究中,我们也的确相信和?是非常忠于乾隆的,但是他的贪污腐败却是祸乱清朝大奸。和?的典型例子就是表面小忠实为大奸的典型。
我们经常在一些民营企业看到这样一些人:老板的亲戚、老板的朋友或者是从创业之初跟在老身边的人。他们仗着老板对他们的信任,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欺上瞒下,其实人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奸臣,但是唯独老板还是把他们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老板的“当作是始于创业之初他们的小忠,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像和?一样,积小忠成了大奸,到了企业大发展之时,不仅没有做他们的忠臣,反而成了大奸之徒。当初黄光裕临危授命陈晓主持国美,颇有刘备托孤之风,换来的不是“忠心”而是“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