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社交网络高效开展招聘(一)
详细内容
招聘企业应该主动地参与到社交网站当中,并拥有自己的人才库,跟潜在的候选人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系。
现在的经济形势让人才招聘变得越来越难,招聘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职场新鲜人,由于渠道和经验皆不足,一般在招聘中企业占主导地位;但高端人才,他们选择的空间大,经历丰富,人脉也广,在招聘中往往是人才占主导地位。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很难找到合适的高端人才。
就招聘渠道而言,招聘优秀人才也是困难重重。通过网络发布职位,收到很多良莠不齐的简历,HR需要做二次筛选,有时候还需要做背景调查,工作量非常大;通过报纸和媒体等传统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成本又高,效果也得不到保证;采用招聘外包的形式,有效果但是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的招聘;内部推荐不错,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30%-50%左右的员工都是通过内部招聘而来,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也很难达到效果,更何况内部推荐带来内部斗争、形成拉帮结派等问题,企业规模不大也要慎用。
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那么,该如何为企业找到这些优秀的人才呢?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数据。数据来自美国社交网站Linkedin,据其调查,只有18%有工作经验的人在积极找工作,而剩下82%与职位相关合适的候选人,并没有使用招聘网站找工作。他们大多是安于现在的工作状态,但是这沉默的大多数对于招聘高端人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说得更加具体些,我把找工作的人分成各种不同的状态。8%的人是急于找到工作;10%是半活跃状态,已经想要换工作了,可能还有自己的底牌。另外的 82%分成三类:有22%是超级不积极,基本上他不再考虑工作机会;还有44%在看机会,并没有迫切找工作的需求;剩下16%,就是所谓的骑驴找马者,或者就是在蹑手蹑脚的找工作,他们其实是想换工作,由于不想别人知道,他们不会去用传统的招聘网站。
这沉默的大多数里,毫无疑问有很多我们的目标招聘对象。由于他们没有迫切的需求,我们可能无从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是对于招聘方而言,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渠道和工具,帮助其接触到这部分人,并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信息传递的效率决定了招聘方选择的空间,因为招聘企业HR的时间也非常有限,不可能一个一个公司去挖墙脚。
哪有什么渠道可以找到他们呢?毫无疑问,是社交网络。现在主流一二线城市的员工,都比较积极地使用微博,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当然还有 Linkedin这样的职业社交网站,不过这种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由于文化的制约,及招聘方和求职者对这种模式的误解,目前还没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公开化。须不知这种隐藏是毫无意义的,很多企业都会做背景调查。与其隐藏,还不如公开,说不定它能带来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