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咖啡馆:梦想很近 商业化还远(一)
详细内容
在北京,哪里是创业者密度最大的地方?
答案很肯定,车库、3W、必邦等创业咖啡馆。
在创业风潮最活跃、最火热的互联网领域,这些创业咖啡馆,在国家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西区集束式地生根、发芽、生长,见证着互联网的繁荣,参与到当下的创业大潮中。
早在2006年,国内就有互联网主题的酒吧、茶馆出现,但都效果不佳,直到近年创业咖啡馆开始了“新演绎”。
从仅去年就新增了4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中关村开始扩散,国内的创业大潮正引爆着新一轮咖啡馆创业潮。上海、武汉、长沙等地纷纷跟进办起了各自的创业咖啡馆。到创业咖啡馆里坐坐,对创业者来说正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对局外人来说则是一种时髦初体验。
对于创业咖啡馆的创业者来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无论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他们已经离自己的梦想很近,这些尚不起眼、略有名气的小咖啡馆,幸运地踩准了创业服务业蓬勃兴起的节奏。
这些创业咖啡馆的价值,并不在于咖啡馆本身,而更是一种圈子生活和圈子文化。
到创业咖啡馆里坐坐,对创业者来说正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这些咖啡馆的价值,并不在于咖啡馆本身,而更是一种圈子生活和圈子文化。
创业咖啡馆
人生抛物线的二次成长
风和日丽的一个周日下午,北京朝阳公园边的棕榈泉,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这20多个特殊来访者,拉着队伍敲响了徐小平的家门,彬彬有礼的“管家”为他们开门,在宽阔明亮的公寓里,他们享受到了这位明星天使投资人特意从外交部请来的厨师班底的手艺。
这群访客都是3W俱乐部的成员,有创业者,也有3W的股东。
活动从三点多持续到晚上八九点,徐如小孩一般活跃,满面红光,和每个人一聊就是好一会儿,兴起之处,他还拉着自己的老搭档、新东方三元老之一王强给大伙即兴演讲。
徐小平说,大家要加油,要更有激情一些,“人生就是抛物线,人完全可以二次成长,做一个二次反抛物线,找到新的高度”。
就在这样的家庭聚会气氛里,3W创始人之一鲍春华心里的那扇门也徐缓打开。
参与创业3W之前,鲍春华曾无数次幻想过,甚至还和闺蜜一起给梦想中的咖啡馆起了名字――“花绽于曦”,现在她会叫它“纯真博物馆”。不过,包括她自己都知道,这只会是个满足嘴上快意和活跃脑细胞的想法。
鲍春华“从来没有想过不在大公司工作”。她原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一定会在一个很优秀的公司里做到资深”,直到和3W结缘,最后她还真的全职做起了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