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裕阶层的准入门槛趋高(一)
详细内容
中新网8月18日电 《东方早报》今天刊文说,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下,能力、权力和教育等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富裕阶层的准入门槛也越筑越高。
何为富裕阶层?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人处于富裕阶层,目前不得而知。而且,以中国目前的收入结构,很难界定富裕阶层。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恩格尔系数0.4作为小康标准的上限,按北京上海每人年食品消费支出4000元计,一个三口之家的富裕标准为家庭年消费支出高于3万元。按国外富裕阶层收入用途来衡量1/3用于消费性指出、1/3存银行、1/3购买股票债券,那么北京富裕家庭的最低年收入约为7万元。 以多数人的经验来判断,这些标准似乎偏低。即使按照这一偏低、相对静态的标准,回答中国今天到底有多少富人这样的问题也很困难。但是某些数据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根据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数据,2002年上海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7.5万元的家庭占总数的7.24%。
能力和权力造就富裕
中国的富裕阶层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社会学认为这是社会流动的必然结果。 陆学艺教授是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带头人,刚刚推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流动状况。陆学艺和其他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所确立的多种经济形式造就了一群享受优厚薪酬的专业人才,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富裕的生活。社会学研究认为他们是理想的社会中坚力量,也就是目前呼声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一部分群体的扩大才能最终扭转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然而,能力主义并不构成这一代中国富裕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能力主义的前提是制度的透明。但在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混合却呈现了一个复杂的环境。 新近出版的,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学府的学者共同编纂的《中国社会分层》一书这样写道:中国的市场改革不是简单地用一种体制来代替另一种体制,而是创造了一种旧的再分配体制与新的市场体制并存的双重体制;干部权力得以在旧体制中完好无损,同时向新生的市场中扩散并转化为新的形式经济力量。理论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干部权力的转换和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