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发电技术资料>三峡水利枢纽介绍

三峡水利枢纽介绍

详细内容


三峡水利枢纽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年
入海水量近10,000亿立方米,总落差5800多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亿千瓦。然而,新中国成立
以来,为全面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科研和论证工作。通过全面规
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
公里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   长江三峡为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的葛
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 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
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 、审定后,举世瞩目
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
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
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
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9亿度。左岸
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
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万
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 。准备期2 年。主体工程总工期15
年,第9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终将
动迁113.18万人。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
民安置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旅 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
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工 程 布 置   (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
式、位置及布置,经多年各种可能方案的比较研究,并通过水力学、泥沙、结构等试验研究验证,
已经确定 。选定的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 两侧为电站坝段和
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坝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
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左岸。   (2).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轴线全长2309.47 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
175米.泄洪坝段居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 米,共设有23个深孔和22个表孔。 深孔尺寸7*9 米,
进口孔底高程90米;表孔净宽8米,堰顶高程158米。下游采用鼻坎挑流消能。 泄洪坝段两侧为厂
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为11.6万立方米/秒,可渲泄可能最大洪水。   (3).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右岸两组厂房。左岸厂房全长643.6 米,安装14台
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全长584.2米,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左、右岸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
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法兰西斯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
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水电站以500千伏交流输电线向华中、川东送电,以正负600千伏直
流输电线向华东送电。电站出线共15回。右岸留有为后期扩机的6台(总装机容量420 万千瓦)地
下厂房位置,其进水口与工程同步建成。   (4).通航建筑物永久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航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 宽* 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
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级客货轮。施工期另设单线一级
临时通航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