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发电技术资料>沙溪口水电站介绍

沙溪口水电站介绍

详细内容


沙溪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与富屯溪汇合口处之下游约5.5km),
距市区14km。该电站距福州市13.5km,距三明市95km。电站建成后供电福建省电网。
  沙溪口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5562km2,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42%。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
平均降雨量1776mm。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000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20300m3/s,1000年一遇
洪峰流量26300m3/s。库区周围群山环抱,库盆中没有碳酸盐岩类分布,且地下分水岭高于设计蓄
水位,故不存在渗漏问题。坝址地层由石英片岩、长英片岩和云母岩组成,左岸及河床为石英片岩
与云母长英片岩互层,河床礁滩部分及右岸则为云母长英片岩、夹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岩石抗压
强度一般在50MPa以上。坝址主要地质问题为某些坝段存在倾向下游的云母片岩的片理面与倾向上
游的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组成的棱体,对抗滑稳定不利。经勘探及野外试验工作,并抗滑稳定计算分
析,认为只要对不稳定坝段的断裂带在坝址处采用开挖与回填混凝土塞的方式处理后,能满足抗滑
稳定的要求。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沙溪口水电站水库呈“丫”型,当正常蓄水位88m时,水库面积为17.5km2。按20年一遇洪水
标准移民,初期运行,汛期81m,汛后83m;后期运行,汛后水位88m,迁移人口9442人。按2年一遇
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6389亩。   本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效益。总装机容量30万kW,单机容量7.5万kW。初期运行
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1m,设计蓄水位83m,初期装机容量22.5万kW,保证出力3.88
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7.42亿kWh;后期运行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5m,设计蓄水
位88m,后期装机容量30万kW,保证出力5.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9.6亿kWh。电站设300t级船
闸,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运输能力为329.1万t。   本电站属二等工程。电站枢纽由拦河(闸)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开关站和通航建筑物等组
成。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间偏左岸,最大坝高40m,堰顶高程初期(10孔)69.6m,后期74.3m,设
16孔开敞式溢流堰,孔口尺寸(宽×高)17×14.8m,采用消力戽戽池式消能方式。厂房位于右
岸,主厂房尺寸长160m,宽69m,高61m。船闸设于左岸主河槽中,采用一级船闸,船闸闸室有效尺
寸为130m×12m×2.5m。110kV及220kV开关站均为户外式,设于右岸 本电站对外交通方便,外福
铁路从坝址右岸通过,公路从左岸通过。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案,并利用二期围堰发电;一期
先围右岸厂房及10孔溢流坝,二期围左岸。一期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挡水围堰标准按全年10年一
遇,洪水流量13900m3/S设计;二期上游与下游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标准分别按全年50年和20年一
遇,洪水流量分别为18500m3/s和15900m3/s。   本电站由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闽江工程局施工。电站于1980年列入国家
基建计划,1983年3月正式筹建,于198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