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导论(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取得“数量”发展之后,在快速增长的现实市场中迎来历史性新机遇,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而传统的技术观念和技术思维却是本专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发展在线分析工程技术,迫切需要大趋势理念,本文在全方位深入分析探讨在线分析工程技术时,重新定义“样气处理系统”“在线分析系统”、“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倡导在线分析工程技术新专业的理论初创。将“样气处理系统”提升到“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的从未有过的高度,使得以样气处理系统取代使用数十年的“取样预处理系统”具有颠覆性的重要意义。
仪器仪表示信息工业的源头,作为精密仪器的科学仪器(核心是分析仪器)更不待言,在线分析系统堪称科学仪器皇冠上的明珠,在开发资源、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等重要领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持续地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任何技术的高速发展,都必须有以理论创新为导向。以21世纪前沿技术的独特视角,去探寻考量此前未被深入触及的领域及疑难问题,试图领悟和探索进而把握住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理论构建和质量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样气处理系统 在线分析器 在线分析系统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 质量发展 分析准确度 大趋势观念 核心观念
1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
1.1 第一发展周期概况
我国的分析仪器行业已经走过了艰辛历程52年(1956-2008)
我国最早的在线分析仪器是上海某公私合营厂1956年生产的电厂CO2 热导分析器。1956年5月16日南京分析仪器厂创建,标志我国分析仪器产业的发端,1959年10月6日,北分建厂,长期是行业的派头兵,1969年8月30日,川分由南分部分迁建重庆。至1985年大致属于原始发展阶段,普遍水平较低,也算不上很专业。此间学习前苏联,大化肥、石化成套设备的引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八十年代开始的技术引进,为分析仪器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引进技术国产化的部分成功,八十年代末才姗姗来迟。1985年5月8日,以专业化开展在线分析器工程应用为目的的川分“成套科”成立,由于川分与德国H&B公司的技术引进合作关系,启动时依据的技术概念及技术方案都受到H&B先进技术的直接启发和影响,存在极强的模仿趋向。
1992年1月4日我国第一个在线分析工程部(当时称过程分析成套部)在川分组建,金义忠任部长,首倡在线分析工程技术新专业,定义在线分析系统(当时称过程分析成套系统),研发PS1000型在线分析系统,后来成为国家级火炬项目和国家级新产品,位于机电部推荐的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八个名牌产品之首位。战为我国在线分析工程技术新专业最早的科技硕果。
从1992年至2007年的15年间,我国在线分析系统产业开放竞争的市场活力四射,2007年估计超过12亿元,专业队伍迅速壮大,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可能超过20家。但令人遗憾的是,专业理论几乎是空白,去年11月第二届在线分析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也没有涉及理论问题,受到会议代表袁旭军博士的质疑。工程项目招标中的价格战,一些先驱企业 也深陷其中,严重挫伤了发展质量和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根治这一隐忧几乎不可能,即使要有所改观,也要等待“禅机”。
1.2 “国际论坛”引发历史性转折
2008年11月6日,作为我国分析仪器行业一面旗帜的朱良漪,亲自策划、组织和主持的第二届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朱老的主旨报告是“21世纪的前沿技术 ‘分析技术’与‘自动化’的系统集成”[1] ,还提出了“21世纪世界性危机”的公式。这次国际论坛可算我国分析仪器52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为分析仪器行业一次“解放思想”的机会,将引爆一系列具有“颠覆性”特征的核心观念转变,这将决定和主导未来我国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大趋势理念”,我们十分强调这些颇有具前瞻性的核心观念。
(1)“分析技术与自动化的系统集成是21世纪的前沿技术”的学术思想(朱良漪)。
(2)“在线分析系统要有15年寿命周期”的工程设计新理念(黄步余)。
(3)“样气处理技术是在线分析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2〕的专业技术新概念(金义忠)。
本专业这三个核心观念对其它传统观念和技术概念造成极大冲击,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发展到了需要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
2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发展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大趋势理念”
从最朴素的思维出发,即从将来社会、人类最需要什么,来确定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挑战必然是能源、环境、城市化、健康等。朱老基于战略性思维、历史性思维和全球性思维的综合性大趋势视野,提出 “21世纪的世界性危机” [1] 的公式,诠释得极为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