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学车30年变迁:从免费到学费飞涨(一)
详细内容
正月十五之后,驾校报名将迎来小高峰,伴随而来的是可能上调的学费。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单位培养免费学车,到上世纪90年代学车费用占去近6个月工资,再到近4年,驾校学费阶梯式上涨,学车成本的变化也折射出每个时期学车方式的变迁。今年,新增600公里外路训练及公安部123号令,让不少想学车的人持观望态度,驾校压力陡增。不过,增加考试难度能减少“马路杀手”,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上世纪80年代
持介绍信才准学车
考试成本
●学费:无●误工费:工资照开,奖金没了
尽管已经过去26年,可出租车司机崔师傅回忆起自己的学车经历仍记忆犹新。 1987年,在罐头厂做装卸工的崔师傅因为业务能力强,被单位选中成为大货车学员,“当时车辆少,一般都是有车的单位自行培养驾驶员,而能被选中学车的,不但要有个人能力,还得经过资格审查,持介绍信学习驾驶。 ”崔师傅回忆说,当时九成的司机都是通过单位培养的方式获得驾驶资格。
和现在抽空学车不同,上世纪80年代,学车成为上班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车或车辆较少的单位,还会派自己单位的员工到另一个单位,边上班边学习。
学车很严格,从学习到独立开车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刚开始不是学开车,而是学汽车原理。不夸张地说,培训出来的司机,都能够自己装一台车。 ”崔师傅说,司机如同一个工种,而教练就像学艺师傅那样受人尊重。在学车后多年,崔师傅仍会抽空看望师傅。“在一起学车的人都是哥们儿,几个人各自带着饭菜,中午聚在一起吃,很热闹。”有时候也给师傅带旱烟抽。偶尔大家一起吃顿饭也很便宜,一盘宫保肉丁0.8元,一盘滑溜鱼片0.7元,不过,当时每月的工资一般在32元-38元之间。
上世纪80年代,每周还仅休息周日一天,但学员很少休息,都继续坚持学车。待学完能上路的时候,还得找老司机陪练一段时间,而后再经过一年实习转正。
虽然学车也是在工作,但是之前岗位的奖金就没有了。即便损失了奖金,崔师傅仍觉得值得,因为成为司机后,按照平时驾驶公里数计算工资,司机的工资是原来当装卸工时的一倍。
上世纪90年代初 学费相当于近半年工资
学车成本
●学费:2800元●误工费:半年时间内,只能上半天班
上世纪90年代初,做销售的王翠需要经常往返于大连市内和旅顺口区之间,出行很不方便。此时刚兴起面向社会招收学员的驾校,王翠成为初期学员中一分子。因为学了大货车票也能开小轿车,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学开大货。王翠每月的收入是500元,而学车费用就要2800元,相当于王翠工资的5.6倍。学习成本高,学时压力也不小。“当时要求必须在6个月的时间内学完,所以得天天去练车。”上班和学车都不能耽误,在学车的半年里,王翠只能协调时间,半天上班、半天学车,赶上周末就多学一些。
同一时期,刚出现出租车行业,很多来学车的人都是为了开出租。“那时候一起学车的学生很少,大多都是像我这样30岁左右的。大家学车为工作的比较多,自己买私家车的比较少。 ”
让王翠印象最深的是考试难度,考试不通过是常有的事,基本上一个队里每次考试都有三四个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