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一)
详细内容
一、对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认识
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和投资理财等业务。它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又被称为“私人银行业务”、“私人理财”、“对私金融服务”、“家庭金融”、“家庭理财”等,是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银行业务,最初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迅速的推广,现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尽管有很多打着理财旗号的个人、机构,但大部分是代客户操作相关金融产品,比如期货、股票等,更有甚者,则是纯粹的骗子。随着社会与生活的进步,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理财需求会逐步显现出来。因此,正确认识个人金融理财,是急需与迫切的。
(一)货币时间价值是个人金融理财的主轴
理财目标的实现,是根据客户的家庭资产现状,利用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达到的,而金融产品组合主要的依据来自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对于货币时间价值的认识,是我们每个理财师应该充分了解和熟知的。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货币时间价值的力量:假设一个客户的从1996年开始,每月投资1000元购买一个金融理财产品,这个理财产品的年投资回报率为8%,则在2006年的时候可以拿到的资产为182946元,如果到2016年,这个资产的数字为589020元!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但是,如果不规划自己的资产,假设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十年后你的10万元就只值7.4万了!二十年后呢,就只有5.5万元了!所以正确应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力量会让一个人的资产实现增值保值,也能使一个人的现有资产减值贬值,关键在于怎么去认识和应用时间价值理论。作为个人金融理财规划师,我们用个人金融理财观念和货币时间价值的意识去影响客户,从而提高客户的观念,使客户金融产品多元化,最终达到客户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是个人金融理财的平衡杠杆
风险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损失,所以对风险的态度应该是慎重的。收益高的产品肯定意味着风险随之高,风险低的产品不可能有很高的收益,而我们往往在追求收益的时候忘记了风险的存在,在损失来临的时候又惊惶失措,采取不理智的行动导致更大损失。所以我们在给客户做理财时,应该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喜好和家庭实际状况,判断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做产品组合的时候充分了解风险测算风险度,并告知客户产品的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风险,运筹帷幄,顺利实现个人金融理财目标。
(三)产品是个人金融理财飞翔的翅膀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适合的产品。现在的每一款金融产品,都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最后向市场投放的,对于理财师来说,每款产品都是有用的,而对于客户来说是有选择的。因此理财师应该熟悉金融产品,这将有利于我们对客户需求的判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和需求的结合点,提高资产组合的质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理财师,更多的是考虑什么产品适合客户,而不是把自己的产品,或者个人收益最大的产品优先推荐给客户。一个年金型的保险产品,对于30岁以前的客户来说,是很好的产品,而对于60岁的客户来说,那就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理财规划不是一天的事,也不是仅仅做一个方案的事,它是一个从判断需求到提出方案再到跟踪执行的过程,所以一个不适合的产品组合,可能一个月甚至一两年不会发现问题,但是最终给客户造成的影响或损失还是会体现出来。如果是为了追求团体或个人利益对客户营销不恰当的产品,很容易失去这个客户,并且影响到他周围的客户,尽管可能在短期不会暴露出来。
(四)理财不是投资收益最大化,而是目标的实现
我们在平时给客户做个人金融理财规划时,首先一定要充分了解客户的家庭情况和理财目标,判断客户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过高和过低。比如一个家庭年收入为5万元的客户,期望5年内购买100万的房子,这个目标就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进行调整。一个好的理财方案,不是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是理财目标或者人生目标的顺利实现,往往很多人生的东西不是金钱能够代替得了的。假如一个客户购买了一个风险很高的产品,那么就有可能在收益好的时候兴高采烈,而在损失的时候往往焦躁不安,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客户的生活甚至身体健康,因此就算最终收益不错,但是损失是难以弥补的,这与我们理财追求的自由、自主、自在的精神相违背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国内个人银行业务领域还是缺乏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个人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国际优秀的商业银行都非常注重金融创新,例如,花旗银行就十分强调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以满足客户的各式要求。但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情况来看,各行对于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考虑较少;同时,在推出个人金融理财服务时,更多的也是从银行自身利益出发,从而做出种种不利于客户的限制政策,不能满足不同客户对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