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简介
详细内容
1. 装配概念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装成机器,并经过调整、试验,使之成为合格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装配过程一般可分为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组件装配 将两个以上的零件连接组合成为组件的过程。例如由轴、齿轮等零件组成的一根传动轴的装配。
2)部件装配 将组件、零件连接组合成独立机构(部件)的过程。例如车床床头箱、进给箱等的装配。
3)总装配 将部件、组件和零件连接组合成为整台机器的过程。
2.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装配是机器制造的重要阶段。装配质量的好坏对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装配不良的机器,将会使其性能降低,消耗的功率增加,使用寿命减短。因此,装配前必须认真做好几点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产品的图纸,了解产品的结构以及零件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掌握其技术要求。
2)确定装配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
3)备齐零件,并进行清洗、涂防护润滑油。
3. 基本元件的装配
1)螺纹联接的装配
装配中,十分广泛地应用螺钉、或螺母与螺栓来连接零部件(见图1)。在固紧成组螺钉、螺母时,为使固紧件的配合面上受力均匀,应按一定的顺序来拧紧,如图2所示,而且每个螺钉或螺母不能一次就完全拧紧,应按顺序分2~3次才全部拧紧。
为使每个螺钉或螺母的拧紧程度较为均匀一致,可使用测力扳手(图3)。
图3 测力扳手
零件与螺母的贴合面应平整光洁,否则螺纹容易松动。为提高贴合面质量,可加垫圈。
在交变载荷和振动条件下工作的螺纹联接,有逐渐自动松开的可能,为防止螺纹联接的松动,可用弹簧垫圈、止退垫圈、开口销和止动螺钉等防松装置(图4)。
图4 各种螺母防松装置
2)滚动轴承的装配
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颈以及外圈与机体孔之间的配合多为较小的过盈配合,常用锤子或压力机压装,为了使轴承圈受到均匀加压,采用垫套加压。轴承压到轴上时,应通过垫套施力于内圈端面(图5a);轴承压到机体孔中时,应施力于外圈端面(图5b);若同时压到轴上和机体孔中,则内外圈端面应同时加压(图5c)。
图5 滚珠轴承的装配
若轴承与轴颈是较大的过盈配合,则最好将轴承吊在80~90℃的热油中加热,然后趁热装入。
3)圆柱齿轮的装配
圆柱齿轮传动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相啮合的轮齿表面接触良好以及齿侧间隙符合规定等。
为保证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齿轮装到轴上后,齿圈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应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可把装有齿轮的轴放在两顶尖之间,用百分表进行检查(图6)。
图6 齿圈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的测量
相互啮合的接触斑点用涂色法检验,图7为齿轮啮合接触斑点的不同情况:图7a为齿轮传动装配正确时的接触情况;图7b为齿轮传动副装配后的中心距大于加工时的齿轮中心距的情况,这是由于齿轮箱体上两孔的中心距过大,或是由于轮齿切得过薄所致,这时可将齿轮换一对,或将箱体的轴承套压出,换上新的轴承套重新镗孔;图7c所示的接触情况,是由于装配中心距小于齿轮副的加工中心距所引起的,即轮齿切得过厚或箱体孔中心距过小,改进的方法同前述;图7d表明了由于齿轮的齿向误差或箱体孔中心线不平行所引起的齿面接触情况。此时必须提高箱体孔中心线的平行度或齿轮副的齿面精度。
图7 用涂色法检验啮合情况
齿侧间隙的测量方法可用塞尺,对大模数齿轮则用铅丝,即在两齿间沿齿长方向放置3~4根铅丝,齿轮转动时,铅丝被压扁,测量压扁后的铅丝厚度即可知其侧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