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属的焊补
详细内容
焊接材料
焊补特点
方法和措施
低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0.25%,焊接性良好,但厚度较大的低碳钢,在低温下焊补时,焊接接头冷却速度快,零件钢度大,开裂倾向增大.
1. 焊前预热
2. 采用代氢焊接材料
3. 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速,连续焊接,避免中断
4. 焊接长度不应过短
5. 焊后适当注意缓冷
中碳钢
1. 碳的质量分数为0.25%-0.6%,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焊接性逐渐变差.
2. 在焊接热影响区易产生冷裂纹
3. 在焊接金属中易产生热裂纹.
4. 气孔敏感性增大
1. 应选用强度相当的低氢碱性焊条,以提高焊缝塑性
2. 焊补前进行预热,一般情况下35钢和45钢的预热温度约为150-250℃
3. 焊补前应将焊处的裂纹、夹渣等缺陷切除,清除周围的油污、氧化物及杂质
4. 焊时应减少熔深,降低母材溶入焊缝的比例,采用较小的电流
5. 焊后最好立即进行清除应力热处理,若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可缓慢冷却或进行去氧处理
高碳钢
高碳钢碳含量大于0.6%,与中碳钢相比淬硬倾向和裂纹敏感性更大,焊接性更差
1. 先退火后方可焊补
2. 焊前必须预热,预热温度应在350℃以上
3. 焊后工件应保温,并立即进入炉中进行清除应力的高温回火
低合金钢
由于其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合金含量的不同,焊接性能的差别比较显著。一般情况下碳的质量分数在0.4%以下,焊接性能仍很好,而屈服强度高于400MPa的合金钢,碳的质量分数在0.4%以上,淬 硬性大,易冷裂纹
1. 一般情况下,焊前需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50℃
2. 严格控制冷却速度,可通过适当加大焊接电流和减慢焊接速度,以求缓冷
3. 应尽量使用抗裂性强的低氢型焊条
4. 焊后热处理,防止冷裂纹
不锈钢
焊接接头在焊补后的工作中出现应力腐蚀开裂和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补时:
1. 使用符合母体材化学成份的焊接材料
2. 采用小电流、快速焊,以减少热量,减少热变形。手式电弧焊时应尽量使用短弧,以防止稳定化学元素Ti等被破坏
3. 在焊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也可采用喷丸,锤击的机械方法或爆炸处理,以降低焊件的拉应力,或使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
4. 为防止晶间腐蚀,在焊后重新进行固溶处理
铸铁件
1. 焊缝区及部分热影响区极易产生白口组织
2. 易产生裂纹
3. 易产生气孔
1. 热焊:热焊是把工件整体或局部预热到600
2. 冷焊:冷焊是在铸件不预热或只进行较低温度预热(小于400℃)的情况下进行的焊补。多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时一般采用小电流、细焊条、短弧、分段焊等工艺,而且焊完每段应立即用小锤从弧坑开始锤击焊缝,直至温度降至60℃左右再焊下道焊缝,以避免裂纹
铝及铝合金
1. 铝和铝合金热导率系数大,焊接时消耗热量较多
2. 热胀系数大,焊接易变形,易裂纹
3. 极易形成焊缝夹渣
4. 焊缝容易生成气孔
5. 铝的高温强度低,焊接易塌陷,操作不便
多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和气焊:
1. 焊前彻底清除工件和焊丝的油污和氧化膜
2. 焊前预热,预热温度一般为200-300℃
3. 气焊时必须用焊剂
4. 气焊应采用中性焰或弱碳化焰,以防止铝氧化
5. 手工钨氩弧焊,可以不用焊剂
6. 焊后采取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一般为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