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机械数控机床网络DNC系统
详细内容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是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和国家企业信息化试点单位。近几年来信息系统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但公司的底层数控加工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连接还比较薄弱,通过信息系统对数控加工设备下传数控加工代码或数控加工设备信息反馈不能实时进行,这对数控加工设备统一管理、增强加工柔性、提高效率方面都很不利。为此,柳工决定寻找一套系统来解决数控加工设备与现有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经多方调研,最终选用了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数据库的网络dnc系统——cimcodnc-max。我们准备先期对一个分厂进行实施,如果效果理想,总结后再在全公司推广。
一、数控机床联网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该分厂仔细调查后我们发现,由于没有对数控程序进行统一管理,也没有采用计算机与数控设备进行通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加工程序除了辛辛那提加工中心采用软盘拷贝外,其他全部采用人工输入,既耗费时间,也容易出错。
(2)数控车床内存较小,加工零件一更换,加工程序不得不进行反复的删除和键入。频繁重复的零件准备工作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的效率,加工程序反复编制也影响了程序的稳定性。由于该项工作频繁,2002年投入使用的数控车床输入面板已被损坏。
(3)由于数控车床程序输入改动不灵活,加工零件及工作量在机床之间不能很好平衡。
(4)由于加工程序的编辑输入都需要在数控机床的数控单元上手工进行,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5)由于数控机床都处于生产状态之中,不同时段每台床子都有不同的工作在进行,导致这些先进设备的工艺过程只能由工人实际控制,分厂技术组和制造技术部的工程师对之缺乏有效的工艺管理平台。
二、网络的建立
cimcodnc-max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dnc系统,它直接利用公司现有局域网,将网络延伸到各设备节点,从而使数控设备与各个服务器及工作站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图1下面是整个网络布局图。
图1网络布局图为了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dnc系统采用了全公司统一管理模式,将dnc服务器放在公司网络中心,所有分厂的数控程序及其相关的文件集中放在dnc服务器上,在各分厂和制造技术部分别扩展dnc客户机。由于cimcodnc-max采用的是先进的网络dnc方式,才使得这种统一管理模式得以实现。
首先,它的传输距离不受限制。网络dnc的一个特点就是工厂网络能通到哪里机床就可接到哪里,完全遵循以太网标准。机床与以太网之间增加串口转换器,cimcodnc-max利用著名品牌moxa的单串口服务器,所以串行能做得很短,这样就突破了串行通信15米的距离限制。虽然该分厂距离网络中心服务器布线距离超过1000m,但是借助公司原有的网络和新加的厂房内双绞线布线,14台数控设备都接入了cimcodnc系统,实现了远程通信。
其次,cimcodnc-max的程序管理是基于sql数据库开发的,这使得公司制造技术部和分厂工艺部门间使用的各种与数控程序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统一集中管理。
再次,cimcodnc-max的程序管理系统采用流程化管理,人员权限严密,程序状态分明,签审流程顺畅。这样,才保障了各个角色的人员在dnc平台上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制、校对、调试、检验、审核、批准和归档等所有工作顺利进行。
三、dnc系统实施后程序管理的工作流程
根据数控程序的难易程度不同,各个分厂的数控程序分别由不同角色的人员进行编制,所以它们管理的工作流程也略有不同。
1.简单的数控程序由机床操作员编制
这种情况工作流程较为简单,一般是机床操作员在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上编写,然后直接进行调试加工,首件合格后经检查员确认,机床操作员将此程序发送至dnc服务器的数据库内,技术主管在客户机上对此程序进行批准,批准的程序属性变成只读,完成了归档管理,没有一定的更改手续此程序不能被修改。机床操作员正式加工此零件时,利用cimcodnc-max的远程调用功能直接在机床控制面板上从服务器内下载。
2.较复杂的程序由工艺员编制
工艺员首先从制造技术部的pdm系统中获得capp生成的工艺卡,根据工艺卡上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利用cam系统生成数控程序。工艺员在客户机上将程序加载到dnc的数控程序数据库,编程组长首先对程序进行校对,没问题后再由工艺员直接将此程序发送至机床,然后工艺员到车间现场与操作员一起对此程序进行调试。首件合格后经检查员确认,机床操作员将此程序发送至dnc服务器的数据库内,技术主管对此程序进行批准,程序属性变成只读,进行归档管理。同样,机床操作员正式加工此零件时,可以直接在机床控制面板上从服务器内下载。程序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