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评课稿
详细内容
《酸的和甜的》评课稿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有趣,但意义深刻,耐人寻味。X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课堂结构简单明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文识字,我觉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具体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自然、贴切。
X老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味道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很自然的引入文本的课题《酸的和甜的》。非常自然、贴切,特别值得我学习。
二、识字教学巧妙、扎实,由易到难,富有层次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X老师巧妙将本课生字进行归类出示,从字音到字型,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字意,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识字与学文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生字的书写X老师能做到收放结合,对新出现的反犬旁进行形、意的着重讲解和书空,如"串"、"兔"字则通过画图、汉字的演变帮助指导详细,学生识记字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写字特点,教学效果很好。
三、图文结合,以读为本,表演帮助理解课文。
在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陪有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X老师执教的这篇课文更是在每个自然段都安排了一幅插图。教学中,X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先出示图片再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出学习内容。由图学文,学生找到"小狐狸、小猴子想干什么"并进行朗读表演,从看图朗读表演中体会出重点词"转来转去、迫不及待"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学生看图学文,读文,想图,在读读说说演演中走进了文本,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词句,积累语言,自渎自悟。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四、朗读形式多样,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堂课,徐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指名读、范读、结合插图读、师生结合读、表演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打开了思维空间,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读的精彩,理解透彻。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说葡萄酸?就显得顺理成章。
总之,X老师的这堂课处处洋溢着教学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好好学习、细细品位。但对于本堂课我也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一幅图,一段文字,X老师在教学是逐图学习理解,这样是不是显得过于牵着学生走,是不是可以抓重点段引导学生重点读,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段落,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