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 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X2+4X2=20cm
C、(6+4)X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X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长+宽)X2 ( )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 )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 )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习: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华华用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框架,他想把这根铁丝改围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框架。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