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详细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17、孔子拜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八、总结课文:
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勤学好问、谦虚礼让、诲人不倦诲、弟子满天下,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佩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同学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走进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

九、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师(老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己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己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八、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九、板书设计: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9、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说说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
2、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②交流汇报,结合课件,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拓展活动
①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②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提示综合性学习
①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②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八、总结课文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给我们留下了如此雄伟的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骄傲。同学们,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你们同样可以为后人留下你们创造的奇迹。

教学反思
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取得显著效果
我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第二、三节。因此,在第二节教学设计中两次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了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在理解第三节时,又运用投影片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通过一幅幅单片的放映,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阅读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操作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要求。
如我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并贯穿在教学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化,有朗读、默读等,每次读都有明确要求。如通过读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学生从语言的实践中理解“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并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文字投影片朗读第三节中有关精美图案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分号的用处。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结束前,我播放《赵州桥》的录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学生注意录像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通过教学,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教育与感染。
总之,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发展语言,发展认识,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八、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怒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九、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多
街市热闹
桥头趣景
……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课后反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已经布置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学生纷纷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由于一些学生的资料是同一类的,就安排了自由组合,相互补充,效果很好。紧接着又进行了习作的指导,学生还在兴头上,都能按要求写出自己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