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详细内容

第十册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本教学设计是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
2.能理解课文意思。
过程方法1、通过流利的朗读课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能够参考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语言上的巧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习惯养成目标:善于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性。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古代幽默小故事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出示单元知识树,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出处。
2、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体会文章的语言的巧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
3.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2)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2、学生思考。
3、小组交流。
激趣。
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如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赏析
学生自由回答,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即可。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揭题,解题。
2.介绍《世说新语》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自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读。(3)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练读。(4)齐读。
三、整体感知,紧抓“聪惠”
四、研读全文,感受“聪惠”
(一)再读课文,生自主理解课文。
(二)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为学生理解文本进行铺垫。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分层作业必做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选作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等。
板书设计10杨氏之子

会听 杨梅 杨家果
甚聪惠
会说 孔雀 孔家禽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第十册第三单元 11晏子使楚本教学设计是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能理解课文意思,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过程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习惯养成目标:善于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收集关于晏子的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出示知识树复习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本组的《晏子使楚》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2、揭题解题。
3、师生交流:
(1)了解晏子。
(2)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轻声读,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2)自学生字,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复习旧知,了解背景,交流资料。
在此环节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充分感知文本的内容。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2.学生自读思考。
3.小组交流。
4、出示“自学指导二”:
(1)自读1、2、3、自然段。
(2)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3)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5、学生自读思考。
6、小组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
(2)区别两个“大夫”。
(3)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4)扣“只好”,明关系。
2、教师点拨。小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出示相关训练: 
1、小结:通过学习,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2、完善知识树。
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晏子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训练使学生明白文中的逻辑关系。
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要点。

分层作业必做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选作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11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反驳
         不敢不尊重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第十册第三单元 11晏子使楚本教学设计是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能理解课文意思,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过程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习惯养成目标:善于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收集关于晏子的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2自学思考。
3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出示相关训练
1 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回顾旧知,明确知识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语言的智慧。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3、明确推理过程。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5、反馈诱导。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
6、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课堂总结,激励学生学习晏子的精神和语言的智慧。

课下积极巩固积累。
分层作业必做生字组词
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选作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反驳
         不敢不尊重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三》本教学设计是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3、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课前准备幻灯片、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一、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思考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
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生生互评、补充。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两个故事见幻灯)
(3)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一)出示对联,交流了解
1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
2、交流对对联的了解,教师补充(见幻灯)
3.指名读,正音,了解大意。
(二)感悟对联特点
1.生自读,反复吟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
5.课外拓展:师生共同交流搜集的对联,互谈感受,感悟特点。(见幻灯)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三、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总体感受对联的特点。

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
分层作业必做向父母介绍对联的有关知识。选作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回文联
数字联
叠字联
顶针联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本教学设计是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培养学生恰当和艺术的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2、学会根据具体情境,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过程方法激发劝说愿望,交流体会语言特点,了解发言稿,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具体情境,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教学难点吐字清楚,大方得体,复述清楚,声音洪亮,学会根据具体情境,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课前准备课件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明确口语交际目标

二、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一、明确习作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三、学生习作,师生评改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1 学生表演课前准备的小品。
2 提出问题:这个小品里的儿子说服父亲了吗?
3 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的意见的。
4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化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1 小组交流。 假如你是小品里的儿子,你会怎么劝说爸爸?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2 全班交流。 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1 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国旗下进行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发言稿。
2 老师读几篇较典型的发言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1 请写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他们在写发言稿时要写进哪些内容?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
4 老师小结并板书发言稿的格式以及写发言稿的注意事项。

1 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 明确习作要求:(1)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2)感情真实 (3)语句通顺
3小组交流评改,写下点评,并写写自己的修改感受。(再次出示本次的习作要求,边看要求边点评,建议抓住一点进行细致点评,教师相机点评。)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找出较典型的发言稿,总结其优点,并板书,学生记在练笔本上,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5 请同学说说本次习作课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情景剧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更有话说。
发言稿学生并不很熟悉,通过范文引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具体的事例,边讲,边说,学生真正写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在真正动笔的时候,再次明确要求,学生的习作质量会更高。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总结的学习方法。

分层作业必做.将小品演给父母看。完成本次习作。选作.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三
学习劝说
学会劝说
掌握劝说的艺术发言稿
(1)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2)感情真实
(3)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