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小学自然教案>地球的形状导学案

地球的形状导学案

详细内容

小学六年级科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地球的形状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形状和大小。

3、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习认识。

重点、难点: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预习任务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终是如何让人信服,逐渐接受的?

教学准备

地球仪 自制小帆船

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资料

学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配

一、揭示任务

1、交流:地球形状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信息。

导入新课: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对地球形状产生认识的呢?

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教师活动1分钟

学生活动2分钟

二、展开活动。

1、自学课本14——15页内容,完成表格。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不同时期的人

认识的地球形状

根据什么

古代印度人

古代中国人

东汉时期的张衡

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得

站在海岸边的人们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活动1中穿插下面的2、3、4)

2、分组模拟帆船进出港的实验。

3、填写实验报告单,交流实验结论。

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5、根据表格自学课本16页资料,了解高科技的今天人们从太空观察地球的信息。

时间(年)

国家

事件

1957

1961

1969

2003

1、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板书:古代

凭直觉猜想——有依据的猜想——用实践证明

3、提出实验要求,并思考: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4、板书:现代 精细观察

5、补充介绍我国近年来航空事业的发展信息。

教师活动5分钟

学生活动15分钟

三、总结拓展

1、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2、算一算:假如今年你11岁,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1、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板书:漫长而曲折)

2、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认识。

学生活动5分钟

四、检测巩固

自主完成练习册《学习与评价》

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巡视纠错。

学生活动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