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
详细内容
一天的生活用水
学习目标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学习难点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学习准备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
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合作探究
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导学过程3、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1、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2、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汇报点评:
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
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刷牙”的对比实验
1、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
2、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
3、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4、老师演示:切苹果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注意向学生强调: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拓展延伸:
1、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2、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张贴到校园和社区的宣传栏,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进行宣传,号召师生一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一天的生活用水
测量用水量的方法:
家庭用水的量的差距原因:
(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导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学科 科学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总课时30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污水和污水处理
学习目标1.做污水净化实验。
2.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学习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合作探究
1、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导学过程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汇报点评
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巩固练习:
1、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应该___。
2、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___方法、___方法、___方法获得净化。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板书设计污水和污水处理
1.解决水污染的简单方法:沉淀法 过滤法
2.污水的处理方法(三种):
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
导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 学科科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总课时31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学习目标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学习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学习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学习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龙门口。
合作探究:
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导学过程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汇报点评
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巩固练习:
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拓展延伸:
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板书设计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丹河
2.地点:龙门口
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导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学科 科学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总课时3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2.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学习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
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合作探究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导学过程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___、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___行动。
拓展延伸:
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