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下)(一)
详细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看通常所能见到的各组成部分几种不同方式的结构。
一 放卷部分
放卷部分同我们常见的卷材类放卷结构一样,可以分为单工位、上下双工位、翻转双工位等。其中各厂家根据自己的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等,在功能和外形上有较大区别,但是原理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单工位主要是用于大卷径材料,例如:卡纸、原纸。通常直径都在1270mm以上。上下双工位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结构,直接安装在墙版侧边上。这样可以减少占地面积,缩小整机的尺寸,也方便安装调试,适合工作场地比较紧张的地方。部分上下双工位结构也可以实现不停机接换料。翻转双工位又可以分悬臂式翻转双工位和圆盘式翻转双工位,悬臂式翻转双工位就是我们所常见到的,凹版印刷机上应用得非常多的一种结构。此种结构比较单薄,大多数都是参照日本富士机型演变过来的。这种结构适用于塑料薄膜在速度200m/min以下的放卷。由于都是采用涡轮蜗杆副传动或齿轮副传动形式的翻转机构,在翻转过程中,其间隙以及悬臂刚性问题非常容易引起上下晃动,会影响到张力变化,从而影响到印刷品质。所以在速度300m/min的高速印刷机上通常都采用圆盘式翻转双工位。圆盘式结构非常紧凑,有采用同步带传动,也有采用齿轮传动。翻转过程中非常平稳,不会影响到印刷。
放卷的制动方式通常分四种:机械制动、磁粉制动、气动制动以及电机制动。机械制动是非常传动的结构,在层叠式柔版印刷机上经常能见到。磁粉制动是利用电磁原理对卷材进行制动的。气动制动主要用于大卷径纸张制动用,在大卷径制动时使用气动制动比磁粉制动要经济许多。电机制动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制动方式,主要是使用了电机制动之后,可以实现非常多的自动化功能,例如:可以做到自动接换料时候的预驱动功能。
图6 柔印印刷机组示意图
1. 中心压印辊筒
2. 印版辊筒
3. 陶瓷网纹辊
4. 封闭式双刮刀墨盒
5. 油墨桶
6. 油墨泵
由于技术的更新及发展,在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上通常都采用了封闭式双刮刀腔式输墨系统以及陶瓷网纹辊。虽然柔印机中采用的是两辊式,正向刮刀式、反向刮刀式结构可实现定量供墨,但由于这几种都属于敞开式供墨,均由墨槽储墨,墨辊上的油墨一部分用于印刷,多余部分又返回墨槽,这种开放式结构使油墨大面积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若采用溶剂型油墨,溶剂挥发到空气中,又会造成油墨特性变化和环境污染;若使用水性墨,则易产生气泡,影响印刷质量。所以卫星式宽幅柔印机大多采用全封闭式双刮刀输墨系统,该输墨系统由刮刀座、两把刮刀、耐磨软材料制造的侧面密封板和网纹辊构成一个封闭墨腔,油墨经墨口将柔印油墨喷到网纹辊表面储存在墨室中,经反向刮刀刮墨,正向刮刀起密封作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油墨或清洗剂在墨斗中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即使注入少量的油墨也能循环使用,用少量清洗剂即可快速清洗。由于封闭性好,对卫生与环保有很大好处。封闭式双刮刀腔式输墨系统由陶瓷网纹辊、两把刮刀、密封条、储墨容器、墨泵、输墨软管等部件组成。在全封闭系统中,刮刀、封条、衬垫、压板均装在一个腔式支架上,用机械方式(或气动式、液压式)把它们推向陶瓷网纹辊,并施加一定压力,再把输墨管和回流管分别接到墨泵和储墨容器上。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定量供墨系统中采用反向刮刀结构,适合高速运转,避免了溶剂型油墨中溶剂的挥发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水性墨使用过程中伴随出现的泡沫问题。该系统还可以与自动清洗系统快速对接,便于实现快速清洗,以减少换墨时间和停机时间。
柔版印刷机的印版是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印版辊筒上的,为了达到最佳的贴版效果。通常每个厂家的设备都配有专门的贴版机。在贴版机上有多个放大装置(光学放大镜或电子放大镜),可以将细节放大。然后将版按照规定的要求准确无误的贴在印版辊筒上。下图8就是一台贴版机的外形图。目前欧美比较流行套筒式结构的印版辊筒,但是由于国内此方面配套供应不充分,所以此项技术推广还有待完善。
图7 贴版机
印刷机组的前进后退是靠机械方式的丝杆转动来完成的。根据机型配置不同,可以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方式。当设备在进行粗调过程中时,可以使用全自动和半自动来完成前进、后退。在进行印刷精细调整时,使用手动方式微调。调整完毕之后,再使用液压锁紧机构将印刷机组固定在位置上。当因特殊原因紧急停车时,印刷机组内部的一个保护装置可以迅速将印刷机组整体往后移动一定距离,让印版离开中心压印辊筒表面。以免相互碰伤,损坏部件。
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在市场的需求下并通过工程人员技术创新,已经可以实现反面印刷功能。但是由于结构的影响,最多只能是3+3或者4+4方式。而且在某些产品印刷时,例如肠衣外包装膜印刷,一台8色1000宽幅的卫星式柔版印刷机,通过特殊的机构,可以做到500mm以下肠衣膜的8+8色方式正、反面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