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质量柔印印刷的挑战(一)
详细内容
一 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的作用
1-1 网纹辊的基本概念
在柔性版印刷中,随着印刷版的高质量化,网纹辊的开发与进步以及油墨的不断改良,印刷质量水平迅速提高,柔性版版印刷在印刷领域取得了飞跃性发展。
墨路短是柔性版印刷机的显著特点之一,而网纹辊是保证短墨路传墨、均墨质量的关键部件,起作用就是在柔性版印刷中向印版(橡柔性版或树脂版)上的图文部分定量均匀传递油墨,在印刷机构中起着『心脏』般的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网纹辊的发明于1939年,是被美国INTER化学公司应用到柔性版印刷领域的.由于这种网纹辊的出现,印刷的质量水平有了划时代的提高。为了贴切的反映这种印刷方法,整个业界把其名称从苯胺印刷改名为柔性版印刷。
初期的网纹辊,四棱锥型150线/英寸的网穴是完全由机械雕刻而成的。为了提高辊子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对辊子表面施行了电镀硬铬处理。作为标准规格,这种机械雕刻而成的网纹辊,已在柔性版印刷业界中沿用50年之久。但是,为了达到与凹版印刷相同的精细印刷质量,印刷机的结构也从以前的墨斗辊-网纹辊系统(两轴式),改进为网纹辊-刮墨刀系统(刮刀式),从而使得印刷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良。
同时,网纹辊的雕刻线数也随之从200线左右,迅速向360线、500线的高线数方向发展,故促使制辊厂商对适用于高质量印刷的网纹辊的进行开发。
日本从1976年开始,也正式迎来了多色的柔性版印刷时代。意大利?德国等制造的高精度、4~6色中心辊筒型(CI型)的柔性版印刷机的诞生,及其在软包装胶卷印刷,瓦楞纸板预印方面的应用,使得程序化印刷开始普及。但存在因网纹辊的磨损过快而导致印刷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早期的两辊式的印刷机中,其网纹辊的寿命可达是2~8年,似乎没有必要考虑辊子的寿命。但是,采用刮刀式印刷机后,由于钢制刮刀在清除网纹辊表面富余的油墨时,与辊表面发生摩擦,从而造成了辊子的过早摩损,由此导致了印刷浓度变化,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的发生。当然,刮刀制造商,通过采用MDC刮刀和塑料制的刮刀来提高网纹辊的寿命,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机械制造厂商也开发出了低压强的侧角刮刀系统,为高速印刷时,确保稳定的印刷质量做出了页献。但是在柔性版印刷中,网纹辊的微小的磨损也会影响到印刷质量及油墨浓度,因此开发新型的耐磨损网纹辊成为当务之急。
1-2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的出现
进入1980年后,柔性版印刷在美国、欧洲已非常普及,出现了多种制备陶瓷网纹辊的加工方案:
1.光辊的陶瓷涂层辊
这类网纹辊是在经过研磨的光滑铁辊表面复合陶瓷,利用陶瓷涂层自身的粗糙表面,来传递油墨的。但由于均一性和再现性很差,再加上对刮刀磨损严重,所以不适合高质量的印刷。
2.喷涂陶瓷网纹辊
这类网纹辊是在机械雕刻后的辊面上,以热喷涂方法代替电镀工艺,制备厚度为10~15μm陶瓷涂层后获得的。由于被雕刻出的网穴内部也被喷涂有陶瓷涂层,网穴被覆盖,导致了网穴的不均匀,故也不适合高质量的印刷。
3.激光雕刻的陶瓷辊
这类辊是在铁辊表面以热喷涂方式制备了200~300μ的陶瓷涂层,研磨后用激光雕刻机在陶瓷涂层上直接雕刻出网穴而获得的。起初,喷涂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主要工艺要素不完善,而经过各方面的改良,现在激光雕刻网纹辊的雕刻线数、深度、网穴容积能够自由设定,网穴容积的均一性和再现性好,被评价为最适合用高质量柔性版印刷的网纹辊,并迅速受到青睐。
1-3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的加工方法
80年代,日本在牛奶盒,软包装胶卷,瓦楞纸板预印刷等领域引进了陶瓷网纹辊后,因其印刷质量稳定,且具有金属辊30倍以上的寿命,因此倍受关注。在业界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于1990年以后,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国外柔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柔印技术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并通过积极研制和引进先进技术,柔性版印刷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满足国内高档印刷质量的要求,村田激光制辊(上海)有限公司,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喷涂设备、激光雕刻设备以及其他高精度附属设备,并通过开发独特的超声波清洗和网穴容积测量系统,在中国市场已完善了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其产品质量已超出了日本印刷市场的要求,可为中国市场提供超越现有世界市场质量要求的高档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的需要。
陶瓷激光雕刻网纹辊的加工工序
1.将新辊或旧辊进行磨削加工,使其直径比指定直径小约0.5mm。
2.将研磨后的辊面进行喷砂处理,以此提高涂层与基辊的结合强度,而打底层则可提高网纹辊的耐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