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故障判断与排除>墨路造成的印刷前深后淡弊端 - 墨辊故障(一)

墨路造成的印刷前深后淡弊端 - 墨辊故障(一)

详细内容

所谓墨路,即传墨辊由墨斗上接受新油墨后的传递路线。墨路短,传墨快;墨路长,传墨就慢,这与胶印机的墨辊排列位置的设计有关。
胶印机的4根着墨辊分为前后两组,前组起上墨作用,简称上墨辊.后组略微上墨,但主要起收墨作用,也叫收墨辊。特别是最后一根着墨辊,若能保证其充分发挥收墨作用,则该胶印机的墨辊排列和工作性能才称得上臻善合理。
J2108型单色胶印机虽然不错,但该机的墨辊排列不如海德堡102vP四色胶印机的墨辊排列合理。差距在于墨路走向。
海德堡胶印机墨辊总数为18根。墨路走向如图6—1所示,油墨的传递经过7根墨辊,首先到达前组上墨辊的第2根,然后经过9根墨辊传递才到达后组收墨辊。因为该机前组上墨辊的墨路短而且先着墨,所以按照墨路短下墨快的规律,该机前组上墨辊的着墨量既多又快,故能保证前组上墨辊充分发挥上墨作用。据资料表明,该机前组上墨辊在印版图像上的上墨率达到84%,尚余16%出后组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