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技巧与经验交流>多色印刷中色序安排的一些探讨

多色印刷中色序安排的一些探讨

详细内容

平版印刷是将层次丰富的连续调原稿分解后制成半色调的单色版,再用半色调单色版叠印来实现色彩还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油墨,其透明度、遮盖力、粘性、明度等特性不尽相同,也因此决定了在彩色印刷中我们需要合理的安排叠印的次序。科学合理的安排叠印顺序,对于获得正确、柔和、层次丰富、色调正确的印刷复制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极其关键的。下面我们对在生产中如何进行叠印进行分析。
  一、多色印刷中的油墨的叠印理论。
  多色机在印刷时各色版的油墨在不到几分之一秒钟的瞬间就叠印在一起,各色之间的间隔时间极短,后印色不可能印在已氧化结膜的墨层上这种是所谓湿压湿。多色印刷机在印刷第一色的油墨于承印物时,油墨的转移量大概是橡皮布上油墨的1/2,然后油墨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从液态向半固态变化的过程(油墨初固着),接着承印物带着并没有完全干燥的半液态的墨膜进入第二色开始了第二色的印刷。这时的油墨的转移量就要小于第一色的比例了,因为第一色尚未完全干燥,墨膜的分裂必然要受到第一色未干墨膜的影响。如图示,图A为几乎不受前色影响的单色机的叠色套印,图B为受到前色未干油墨影响的多色印刷机的湿压湿油墨叠印。
  正是由于多色印刷湿压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印刷中确定色序的时候,要比使用单色机印刷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在多色机的色序安排中,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的因素,并尽量通过合理的色序安排来减少这种影响:
  首先:尽量保证第二色油墨的粘着性小于第一色,如果后色的粘着性大于前色的话,不仅仅会使转移量要明显下降,甚至会造成油墨的逆印(即前色的油墨被后色粘走)。
  一般4色油墨粘着性关系:T黑T青=T品红>T黄,T代表油墨粘着性值。
  另外:后印油墨的粘度必须小于前色的粘度。油墨的粘度大说明油墨的内聚力大,如果将内聚力大的油墨作为后色叠印在前色时,后色油墨依赖自身的内聚力把先印的油墨从承印物表面剥离。
  以上海牡丹胶印油墨为例,四色胶印油墨的粘度顺序由大到小依次是:黑、青、品红、黄
  其次:墨层厚度也会很明显的影响着后色油墨的转移。印刷中应尽量将墨层厚度厚的油墨放于后色,墨层薄的颜色放于前色,这样便可以使油墨在印刷的过程中,达到一个相对大的转移量。如果后色墨层小于前色的话,那么墨膜在转移过程中,分裂的地方就会更接近于前色,甚至就在前色墨膜中间。
  我国的行业标准CY/Y5-91中规定:使用铜板纸印刷的精细产品的密度范围是:黄
0.85~1.15;品红 1.25~1.55;青 1.30~1.60;黑
1.40~1.80。实验表明如果要实现最大密度的话黄的墨层厚度应该为1.5m;品红为1.0m;青是0.85m;黑为0.75m。按照由薄到厚的印刷色序来分配的话,应为黑-青-品红-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从油墨的粘度、粘性还是从油墨能够实现理想密度的墨膜厚度上来考虑,使用黑-青-品红-黄的顺序来印刷,对于一般印刷品来讲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色序。又由于品红和青油墨的性质接近,所以在印刷中也会经常的根据需要调换色序。另外在印刷中我们也由于要满足某种需要来进行一些色序的调整,但一般需要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在油墨中适量添加助剂)。以下我们对印刷过程中,关于色序我们需要考虑的其它因素进行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