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
详细内容
(一)油墨叠印:在多色印刷中第一色油墨能接触第第二色油墨的现象。
一、 油墨叠印率(墨层厚度,密度)
fD(2/1)=D1+2-D1/D2
叠印率越高,叠印越好
二、 油墨叠印的种类
1、 干式印刷
时间的间隔
必要条件:a、能够润湿叠印的表面
b、粘性
晶化现象:玻璃状,难于叠印下一色
2、 湿式印刷
逆叠印:第二色油墨不仅没有叠印到第一色油墨,反粘到第一色油墨
a、 油墨粘度,后印油墨的粘度大于前色油墨
解决办法:油墨粘度按印刷的先后顺序递减
b、墨层厚度
印版上的墨层厚度按印刷先后顺序递增
(二)油墨渗透
间隙(薄片)----多孔性
1、 毛细孔(毛细吸附下)
2、 在印刷压力下。
(三)油墨的透印与粉化
透印:纸张较薄,油墨粘度小,纸张吸收性强,印刷压力大,往往油墨中颜料伴随着树脂渗透到纸张背侧的现象
粉化:印迹象擦粉笔字能擦掉
这两种现象与毛细孔及其分布有关,透印多发生在非涂料纸,粉化多发生在涂料
(四)油墨剥纸
剥纸:当纸张表面强度低,油墨粘度高,印刷快,这时往往发生纸张拉毛掉粉,甚至撕裂现象
一、 影响
1、 印迹脱落
2、 对橡皮润湿性质产生影响
3、 增加滚(辊)筒之间的磨擦
二、 影响因素
1、 印刷速度
这边有一个临介拉毛速度V
2、 油墨的性质
粘度 塑性粘度
3、 纸张性质
a、 表面强度
b、 纸张的含水量
多色印刷的湿拉毛现象
4、 墨层厚度
随厚度增加而加剧剥纸
5、 印刷压力
6、 温度
温度对油墨粘度的影响
三、防止减轻拉毛的方法
1、 尽量使用表面强度高的纸张
2、 尽量降低油墨粘度
3、 降低印刷速度
4、 严格控制供水量达到最佳水墨平衡
(五)墨雾(飞墨)
定义:在高速印刷过程中,在辊筒之间有油墨颗粒飞出来,或者悬浮在空气中,或者粘落在四周的物体上
一、 原因:墨在分离中,两处或以上的地方断裂后收缩成墨珠,电荷的相互排斥
二、 影响墨雾的因素
印刷速度
墨层厚度
环境(温湿度)
油墨(颗粒度,连结料,墨丝长度,放置时间)
三、 减轻方法
1、 机械条件(从长墨路变为短墨路,加大墨辊直径)
2、 增加空气的湿度
3、 油墨的性质影响最大
(六)印刷过程中的静电
高电阻
一、 静电产生理机
二、 静电故障
1、 安全(人,火灾)
2、 滋墨
3、 墨须
4、 背面蹭脏
5、 输纸不畅(双多张,定位不准)
6、 收纸不整齐
三、 消除或减少静电的方法
1、 增大空气湿度
2、 导电导辊接地
3、 安装静电消除装置
4、 在油墨中加入防静电剂
5、 适应增大油墨的粘度
(七)油墨的干燥和印刷品背面蹭脏
一、 干燥过快或过慢
1、 干燥过快的危害
a、 印版脏糊(高光调网点丢失)
b、 干燥快粘度急剧上升,拉毛掉粉
c、 干燥的油墨颗粒对印版磨损大
d、 容易产生晶化现象
2 、干燥过慢的危害
a、 后工序无法进行
b、 产生背面蹭脏
c、 光泽差(油墨渗透量大)
二、影响油墨干燥的因素
1、 纸张的性质
a、 纸张PH值
酸性纸张抑制油墨的干燥
碱性纸张促进油墨的干燥
(受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比较大)
b、 结构疏松,吸收性大,干燥快
结构紧密,吸收性小,干燥慢
c、 纸张含水量
2、 油墨的性质
a、 不同颜料,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慢;金属盐类颜料(催干作用)
b、 油墨粘度:粘度大有利于油墨的干燥
c、 油墨乳化值:乳化值大,不利于干燥
3、 温湿度
4、 添加剂:催干剂,冲淡剂,撤粘剂
5、 墨层厚度
三、背面蹭脏
由于印刷速度快,油墨干燥过慢,纸张的压力过大,往往会发生前纸张的印迹转移到后印张的背面的现象。
喷粉(CaCO3)----隔离作用
防止措施
1、 加入防粘脏剂
2、 UV油墨印刷
3、 严格控制水墨平衡
4、 减少纸堆的高度
5、 定时抖动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