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立足本职,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师德培训体会》(一)
详细内容
按照惯例,为期四天的师德培训很快结束了,但这四天的培训给我留下的思考却有许多许多,令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真正做到它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因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往往会因为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目前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相应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教育体制改革,竞争日趋激烈;学校任务重,工作超负荷;自身的水平及能力与应达到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家庭生活的繁事等等,自卑、焦虑、紧张的情绪便逐一出现。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去面队孩子,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师德教育净化教师的精神境界。
师德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发展自我。对教师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使教师在无私奉献中思想得到升华,明确人生价值的实现,在经历确定目标,实现价值和体验价值等过程中,既有辛苦的劳动,也有深刻的感悟和思索,帮助教师树立"献身教育"的价值目标,并使之转化为内心坚定的信念,形成精神的动力、行为的约束力,不因名利得失而叹息,不因不被人理解而苦恼,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我想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企业的话,我们培育的产品就是人,教师所要关注的就是那一个个灵活生动的生命。在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抱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摆正角色位置,正确认识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从孩子的道德发展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五要五严禁"上,不能只停留的外显中,而更应该注重一些内在的东西。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可他们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我常常觉得每次进班都非常的累,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今天我进班是去和孩子们玩了",这样的心理调适下,即便是累,那也是快乐的;当看到孩子从小班进园到大班毕业,在幼儿园中长高、长大,从连吃饭也不会到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从进园的哭哭啼啼到与老师的难舍难分,在陪伴他成长的每个阶段中所付出的辛苦都已显得不再重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献身教育"的价值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