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设计“小老鼠与啤酒桶”音乐活动教学实录及反思(一)
详细内容
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专家和同行的帮助下通过深刻分析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相应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获得重组和建构,提升专业水平。下面是教师在三次设计和组织打击乐《啤酒桶波尔卡》活动中的反思和调整过程。
实录(一) 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并掌握∣X X∣XX X∣的节奏型。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见附),选择合适的乐器为乐曲的某些句段配奏。
3.集中注意看教师指挥,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演奏。 准备:
1.图谱一幅(如图)。
2.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分组摆放。 过程:
1.看图谱听教师讲故事,理解图谱所表达的意思。
师: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主人家的地窖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听故事。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在讲到"不对、不对……"及"打开了啤酒桶的盖子"时做相应的动作。幼儿专注地听故事。)
2.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建立联系。 师:有一段音乐也讲了这个故事,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听音乐(教师有节奏地指图谱)。
(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在听到"不对、不对"时觉得有趣而开心地大笑。)
3.看图谱在教师指挥下听音乐拍节奏,感受相应的节奏型。
师:你们也来讲这个故事,不过你们不用嘴巴说,用拍手来表现这个故事。先来试一试小老鼠跳舞怎么表现?啤酒从桶里流出来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幼儿练习拍打∣X X∣XX X∣的节奏。一个幼儿用抖动手部的动作来表现啤酒流出,其余幼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