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梆的字典解释
bāng

梆读音为bāng,梆bāng(ㄅㄤ)⒈  〔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梆梆”。⒉  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梆梆梆的敲门声。
注音
ㄅㄤ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繁体部首
木部
五笔
SDTB
仓颉
DQJL
郑码
FCY部
四角
47927
结构
左右
电码
2735
区位
1680
统一码
6886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一一ノフ丨

梆字读音

bāng 梆

梆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bāng(ㄅㄤ)

⒈  〔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梆梆”。

⒉  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梆梆梆的敲门声。

统一码

梆字UNICODE编码U+6886,10进制: 26758,UTF-32: 00006886,UTF-8: E6 A2 86。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English

watchman's rattle

基本词义

bāng

〈名〉

(1) (本义:木名)

(2) 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 [watchman's clapper]

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儒林外史》

(3) 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 [slit drum]

词性变化

bāng

<象>

敲打木头的声音 [rat-tat]

bāng

〈动〉

〈方〉∶敲打 [beat]

好动手去梆。——《白洋淀纪事》

常用词组

梆硬    梆子    梆子腔   

康熙字典

梆【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唐韻》博江切《集韻》《類篇》江切,音邦。木名也。又《正字通》斲木,背穿孔,官衙設之,爲號召之節。或以竹作筒,兩頭留節,旁穿小孔,擊之有聲,似古之用。《六書故》字从邦,謂聲邦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