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椘的字典解释
chǔ

椘读音为chǔ,椘chǔ(ㄔㄨˇ)⒈  古同“楚”。
注音
ㄔㄨˇ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繁体部首
木部
五笔
SSPU
仓颉
DDINO
郑码
FFW部
四角
44302
结构
上下
统一码
6918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フ丶

椘字读音

chǔ 椘

椘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chǔ(ㄔㄨˇ)

⒈  古同“楚”。

统一码

椘字UNICODE编码U+6918,10进制: 26904,UTF-32: 00006918,UTF-8: E6 A4 98。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康熙字典

楚【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古文〕《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又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又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又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又《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又木名。出歷山。又《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说文解字

楚【卷六】【林部】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創舉切〖注〗,古文楚。说文解字注(楚)叢木。小雅傳曰。楚楚、茨棘皃。小徐引小謝詩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一名荊也。一名當作一曰。許書之一曰。有謂別一義者。有謂別一名者。上文叢木泛詞。則一曰爲別一義矣。艸部?下曰楚木也。此云?也。是則異名同實。楚國或楚。或?。或絫?楚。從林。疋聲。創舉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