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皴的字典解释
cūn

皴读音为cūn,皴cūn(ㄘㄨㄣ)⒈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皴裂。皴理(裂纹)。⒉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⒊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皴法。皴笔。
注音
ㄘㄨㄣ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仓颉
IEDHE
郑码
ZSRX部
四角
24447
结构
左右
电码
4123
区位
8169
统一码
76B4
笔顺
フ丶ノ丶ノフ丶フノ丨フ丶

皴字读音

cūn 皴

皴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cūn(ㄘㄨㄣ)

⒈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皴裂。皴理(裂纹)。

⒉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⒊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皴法。皴笔。

统一码

皴字UNICODE编码U+76B4,10进制: 30388,UTF-32: 000076B4,UTF-8: E7 9A B4。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皴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皮、声

    English

    chapped, cracked

    基本词义

    cūn

    〈动〉

    (1) 皮肤坼裂 [chapped;wrinkled]

    皴,皮细起也。——《字略》

    (2) 如:皴劈(粗皱龟裂);孩子的手皴了

    (3) 打皱;皱缩 [wrinkle]

    客皴眉而俯,不复抽言。——宋· 盛均《真龙对》

    词性变化

    cūn

    〈名〉

    (1) 〈方〉∶皮肤上积存的泥垢 [dirt accumulated on skin]。如:几天没洗澡,满身是皴了

    (2)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 [light-ink strokes]。

    常用词组

    皴裂   

    康熙字典

    皴【午集中】【皮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唐韻》《集韻》《韻會》七倫切,音逡。《說文》皮細起也。《玉篇》皵也。《梁書·武帝紀》執筆觸寒,手爲皴裂。又繪法。《湯垕書鑒》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又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又《字義總略》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獸項下縣肉也。胡皴乃牛項下垂皮,言其味薄也。又《蘇軾·龍眼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註》皴皮,指荔枝。

    说文解字

    皴【卷三】【皮部】皮細起也。从皮夋聲。七倫切文二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