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散文
详细内容
第一篇:《植物的生长过程作文》
植物的生长过程作文
近来,我突然对植物的生长很感兴趣,因此我便买了一些小小的绿豆。本想把它们种在土里,可妈妈说种在水里更快,为了快点看到小绿豆是怎样的,我就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首先,把小绿豆们放在一个干净的碗子里,再喷上一点水,就完成了。看着这些被灯照耀、水滋润的绿豆,犹如刚从海底捞出来的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我盼着,盼着,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
第二天,我一看,绿豆长出了又白又嫩的豆芽,小小的,嫩嫩的,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宝宝。随着时间的变化,豆芽越长越长,越来越大。差不多到两厘米至三厘米之间,就开始脱掉它绿色的外袍,露出了白色的内衣。过了两三天,绿袍脱掉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过了一天左右,小豆便开始逐渐地裂开,裂口越来越大。不用一两天,裂口里伸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叶子一天又一天地变大,变绿。我看着每颗绿豆上的叶子,看着,看着,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时间又慢慢地过去了,豆芽的最下面长出了棕色的根,根越来越长。有一天,我发现叶柄上有着许多细细的毛,并用手摸摸,粗粗的,痒痒的,真有趣!
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会不会长出许多小绿豆?小绿豆会不会像小灯笼一样?绿豆会不会长成一棵小树苗……面对这些有趣的问号,我一定要继续观察下去,找出答案。
通过这十多天的观察,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领略了观察的乐趣。懂得了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有令人喜欢的地方。
第二篇:《植物生长过程》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7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I
一、主题简介........................................................................................................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1
2.1文献总体产出统计................................................................................1
2.2学术关注趋势分析................................................................................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2
3.1中文期刊论文........................................................................................2
3.1.1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2
3.1.2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3
3.1.3发文较多期刊.............................................................................4
3.1.4发文较多的机构.........................................................................4{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散文}.
3.1.5发文较多的人物.........................................................................7
3.1.6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7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11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16
3.2学位论文..............................................................................................23
3.2.1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23
3.2.2学位论文增长趋势...................................................................24
3.2.3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25
3.2.4发文较多的机构.......................................................................25
3.2.5发文较多的人物.......................................................................28
3.2.6最近相关学位论文...................................................................31
3.3中文会议论文......................................................................................34
3.3.1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34
3.3.2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35
3.3.3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36
3.3.4发文较多的机构.......................................................................36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39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42
3.4外文期刊论文......................................................................................44
3.4.1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44
3.4.2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45
3.4.3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45
3.5外文会议论文.......................................................................................45I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例如绿色、蓝色等).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实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正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土壤中矿物质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就是扩散现象。
有些植物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彩色适应于昆虫采粉。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从叶面蒸发到空中,这样可形成一种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根系对水分、矿物质养分吸收以及矿物质在植物体内传导的主要动力.植物通过蒸发吸热还可以调节叶面温度,这样,树叶不致于因温度过高而灼伤。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它的叶变化成叶刺,通过减小蒸发表面积大大降低水分蒸发。
有些植物的生长还依赖大气压:爬山虎茎上的卷须顶端变成吸盘,依靠大气压吸附在墙壁上或大树上向上生长。
有些植物果实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状,借助风能,飘摇到远方.椰子的果实内,中果皮富有纤维且充满了空气,这样可以借助浮力飘洋过海、定居彼岸。
种子的萌发
任何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这三个条件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水量(与种子的干重相比)是:水稻为40%,小麦为45%,豌豆为107%,大豆为110%。各种栽培植物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高粱、玉米、大豆、粟等,播种层的地温稳定在12℃时就可以播种。水稻、棉花等种子萌发时要求环境温度较高,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15℃时才能播种。各种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空气的要求也不一样。大豆、棉花在萌发时需要大量的氧,因此,播种时土壤要疏松。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里也能萌发。
两栖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蛋膜的蛋,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三千多种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繁殖与成长
两栖动物繁殖时候需要水,因为它们的卵要生在水里。刚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如蝌蚪)用鳃呼吸。然后慢慢的长成它们父母的样子。一般来说,它们最后会离开水,但是并非所有两栖动物都是这样。它们成长过程中最明显的是长出四条腿来在陆地上行走,另外还有:
鱼鳃改为别的呼吸器,如肺
皮肤变为可以防止投水的器官
眼睛加了眼皮
中耳膜
食物
成年的两栖动物都是食肉的,一般以蠕虫、蜘蛛和昆虫为食。较大一点的两栖动物还以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甚至螃蟹为食物。{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散文}.
两栖动物分类:
域:真核域(Eukaryota)界:动物界(Animalia)纲:两栖纲(Amphibia)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类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发
1、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2、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3、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
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4、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5、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
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6、五彩的蝴蝶颜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翊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稗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第四篇:《植物的生长过程》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秋播白菜一般1.5-2天分化一片新叶。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
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萝卜的生长和发育
萝卜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一般第一年为营养生长期,形成肥大的肉质根,经过贮藏休眠,第二年进入生殖生长期,抽薹、开花、结实。但是在春季提早播种,也能在一年内完成整个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生长期、肉质根生长盛期。
(1)发芽期由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展开为发芽期,约5~6天。此时的生长主要依靠种子内贮藏的养分供给,为异养生长。因此,种子的质量、贮藏年限等对苗期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此期主要是吸收根的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栽培中应注意防旱,保证全苗。
(2)幼苗期从第1片真叶展开到萝卜“破肚”,这一阶段称为幼苗期,需15~20天。这个时期地上部分叶片分化加速,叶面积增大。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肉质根伸长、加粗。由于次生生长,根的中柱开始膨大,向外增加压力,其初生的皮层和表皮不能相应地生长和膨大,从下胚轴部位破裂,称为“破肚”。“破肚”历时5~7天。“破肚”结束,也是幼苗期结束的标志。
(3)叶生长期又称莲座期,或肉质根生长前期,是从“破肚”到“露肩”,约20~30天。此期叶数不断增加,叶面积迅速增大,根系吸收能力加强,生长量加大,肉质根延长,地上部生长量仍超过地下部的生长量。此期末,肉质根已有一定大小,根头部开始膨大变宽,称之为“躇肩”。
(4)肉质根生长盛期从“露肩”到收获,是肉质根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约50~60天。此期叶片的生长逐渐减慢,达到稳定状态。大量的同化物质输送到肉质根内贮藏,肉质根迅速膨大,其生长速度超过地上部分。
2.生殖生长期
秋、冬季栽培的萝卜进入肉质根形成盛期,一般已经通过春化,但是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变短,未能抽生花薹。经过冬季贮藏,第二年春天种株定植在露地,在长日照、温暖的气温条件下,抽薹、开花、结果。
抽薹期吸收根开始生长,花茎抽出。从第一朵花开放至全株谢花为开花期,需25~40天。从全株谢花至种子成熟为结果期,约需50天。一般品种在结果期有的花仍陆续开花,故开花期和结果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散文}.
花生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33.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