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考作文>7种,说明方法题目是薯片400字

7种,说明方法题目是薯片4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选择题的7种解题方法》

选择题的7种解题方法

方法1直接选择法

方法指导:直接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做概念性容易题。

(2013·高考北京卷)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2)直接选出:B项: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方法2逐项排除法

方法指导:①排除与题干信息不符的选项;②排除本身叙述就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③对于组合选择题题干中的叙述,每判断一个叙述就要了解这个叙述在选项中的情况,这样可以尽快地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2)蓝藻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含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无染色质,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全能性一般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A项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染色质,具有全能性,B项正确;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没有染色质,不含有遗传信息,故无全能性,C项错误;蛙受精卵是未分化的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全能性最高,D项正确。

方法3对比分析法

方法指导:所谓对比分析法,就是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概念、结构、原理等)的关系、题干信息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只要正确分析了这几种关系,再难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明确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单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即单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之间具有互相排斥的关系,三个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间具有不相排斥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种“互相排斥”与“不相排斥”中选出答案。

某研究小组利用能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Page1of8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O2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1)装置对比:

甲装置含NaOH溶液,可吸收CO2⇒乙装置含蒸馏水,不吸收CO2

甲装置右侧液面变

化只与O2消耗有

关;乙装置液面变化

与释放CO2和吸收

O2的差值有关

(2)四个选项对比分析:

选项A、B考查的是引起液面变化的原因;选项C、D考查的是根据液面变化,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如果乙组中液面不变,则有两种可能:一是O2的吸收与CO2释放相等(进行有氧呼吸),二是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进行乳酸发酵)。

方法4逆向思维法

方法指导:逆向思维法打破了常规的思维顺序,往往更有助于某些试题的解答。一般的试题答题顺序是由题干中的信息条件推出结论,而逆向思维法是从选项中给出的结论,逆推出产生这种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然后根据是否与题干中的信息条件相符,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该方法适于解答比较复杂的试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洁明了。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基因型

为AAaXb的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一次正常的减数分裂

B.第一次分裂正常,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C.第二次分裂正常,第一次分裂不正常

D.在产生基因型为AAaXb精子的同时,另外生成的3个精子基因型为aXb、Y、Y

⇒AAaAa减Ⅰ不正常AA减Ⅱ不正常不正常⇒

Y(2)由AAaX精子⇒aXAAaXbbXb正常Yb(4个精子)

方法5信息转化法

方法指导:选择题的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表格、坐标和图解等,各种形

Page2of8

式之间有时可以相互转化,一种信息转化成另一种信息以后,往往有助于题目的解答。常见的信息转化法有图与文字之间的转化、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

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

B.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D.A瓶为对照组,排除培养基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下丘脑分泌的TRH

TSH——来源:垂体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将该图解与题目中的实验结果结合起来,由A瓶、C瓶、D瓶比较,可知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由A瓶、B瓶、E瓶比较,可知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但是根据题图中信息得不出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结论。

方法6定量计算法

Page3of8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了3次,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的比例为35%,则第3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某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2258(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0),则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至少有720个

D.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8和16

+C在每一条单链和双链上的比例是相等的,则DNA双链中G+C的比例为65%,C所占的比例为32.5%。故在这个DNA片段中C的数目为600×32.5%=195(个),第3次复制时净增加的DNA数目为4个,所以需要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95×4=780(个)。设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为x,则120x-18(x-1)=12258,解得x=120(个),所以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目为120×6=720(个)。第二次分裂

14间期复制后的DNA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时含有15N、N的DNA,一种是只含14N的DNA,

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到16条,但只有8条含15N。

方法7综合分析法

方法指导:该方法是将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寻求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结合相关生

物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运用该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去分析题目信息。

如图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

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印度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从一种M1杆状细菌中提取出了钴、铜、镍等金属。M1

杆状细菌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糖类、脂肪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菌的线粒体

B.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2.对某绿色植物细胞的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3.(2013·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4.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被两位美国科学家摘得,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大类细胞膜受体的统称,其作为一种信号通路,能够接受信号,且能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G蛋白偶联受体合成时的直接模板是一种RNA

B.G蛋白偶联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与精卵细胞的结合原理相同

C.激素和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性质保持不变

D.若细胞间无信号传导,则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一定受损

5.一个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AB,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都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和ab

6.(2013·高考四川卷)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7.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训练时,腿部等处组织有轻微类似水肿的现象,其原因是

()

A.淋巴回流受阻

B.血浆蛋白明显降低

C.肌肉细胞产生大量水分运至组织液中

D.以上解释均不正确

8.如图是某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及转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age5of8

篇二:《7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中随意地写个题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

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文言文:关键在课本

明年文言文试题变数不大,选材还是传记体文字,内容则仍是忠臣,良将,仁人,义士之类,往往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对应,如"精神文明","廉政建设","三农问题"等.

文言文复习,不可一味去做模拟题,而应重视课本的复习.可选课本里的经典文章重点复习,可选《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好能精读10篇左右.注意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双音节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同时,要特别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因为今年有的省市的高考卷加强了翻译能力的考查.

语言运用题:多有创新

语言运用题部分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题多出于此.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文段的调整和组合,文段的概括和压缩,文句的扩展和修改,文句的改写,仿写和句式变换,广告语设计,对对联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无外乎三种能力:1,认读与理解能力;2,分析与综合能力;3,鉴赏与评价能力.命题形式也无外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这是总的要求.但在实际考察中,内容是很丰富的,其中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是现代文阅读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着重就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谈谈看法.{7种,说明方法题目是薯片400字}.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是辨别并筛选重要信息的前提.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

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这类题型的考察方式

1.抽取2000年上海卷阅读(二)第6题: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_________的过程.

[提示]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即可.答案:再创造.

2.概括2002年上海卷阅读(二)第6题: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有(不超过30个字)

[提示]抓住第二段中"以偶为佳是古人„„""从语言内部考察„„""再从音律上看„„"三个层次即可加以概括.即: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结构灵活多变,音律和谐,便于记忆.

3.组合2002年上海卷阅读(一)第5题: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是.

[提示]答案要兼顾第一自然段首句和第二自然段尾句.可以组合为:要毫不停顿地读完第一遍,大致把握全书的条理(对全书的整体有粗略的了解).

4.转换2002年上海卷阅读(一)第3题:第四自然段运用"岔路"和"干道"的比喻,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提示]首先要了解岔路的比喻义是"次要的",干道的比喻义是"主要的".但还没有完,还要回答作者用这两个比喻说明什么.所以,答案应转换成:阅读要抓住整体的,主要的内容,不要被局部所干扰.

这类题型命题的主要依据

指示语话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都会在话语中得到反映.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份就叫指示语.指示语主要有:(1)对象指示语:标示人物,事物的词语;(2)时空指示语:标示时间,空间的词语;(3)社交指示语;(4)语篇指示语:标示上下文关系的词语.

例如: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这样样,但是这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问题:以上加点的词语指代的对象是

[简析]这样,对象指示语.指代上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对象指示语.指代"作为科学家".以上两个指示语指示对象是不同的.

2.概括语概括语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比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回忆柔石,有这样的话:"他的家乡,是台州的海宁,这只是一看他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这里的"硬气""迂"已经把柔石思想性格特点概括出来了.

例如:下面文字中,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45字)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刚刚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时代.先是蒸汽机,而后是电力,作为人类驯服自然力的象征,刷新了生产力系统中基础性的动力部分.人类知识的结晶———机器,以它加工的精确和速度取代了灵巧而缓慢的手工操作,化学在农业上的初步应用促进了产量的成倍增长,„„这一切像魔力一样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革命家———

科学崭露头角.这正是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

[简析]这个具体内容是(1)蒸汽机,电力刷新了基础性的动力部分;(2)机器取代了手工操作;

(3)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3.情态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遇到情态语.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开头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而最后一节则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由"轻轻的"变为"悄悄的",反映了诗人情绪的脉络.

4.主旨句与过渡句主旨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过渡句也同样起这个作用.过渡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主要信息.例如1992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第三段开头一句是:"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这既是主旨句,也是过渡句."进一步","更加"两个情态语揭示了上下文的关系.文中"技法","风格"两个词作为对象指示语,不仅适用于本段,也适用于上段.

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

1,整体把握.通读文本,把握文体特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明确筛选标准.分析命题要求,依据要求确立筛选的标准.

3,确定筛选范围.精读文本,由整体把握到局部认知,确定与命题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4,比较鉴别,去伪存真.依据筛选标准,仔细辨别,剔除多余的错误信息.

写作文的九大法宝

善"善"就是善良.有人也许要哈哈大笑:"胡说八道,善良和写文章有什么关系"您先别急,这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关系大着呢!

孟子在数千年就捋着胡子说:"仁者无敌."这个"仁"字包含的"包容","同情"这层意思就是善良.一个人的包容心越大,同情心越广,他的文学成就也就越高.例如鲁迅,他始终对中国人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充满着人文关怀,所以他不朽.有人说:鲁迅不是经常针锋相对地"骂人"吗不错,佛法云:惩恶即是扬善.爱憎分明正是"善良"的前提,否则,一味的善良必然像唐僧那样是非不分,一味的骂人则像一只疯狗,正如当前某位今天骂金庸,明天骂鲁迅的作家.

"善良"何以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为包容心越大,你的眼界与心胸就会越宽广,就不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你的文章也会因此而深刻和高超,而越是拥有同情心的人,越容易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这样你写文章时观点便会更全面,而且更有人情味,更感人.我曾拜读过一位年青作家的散文,题为《感动》,只描写了父亲在雨中用身子为儿子遮蔽风雨情景。因为他写出了天下间父子的真爱.没有同情心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好文章的.

因此,一个"善"字对写文章有大功用,对大作家如此,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牛刀小试,定会百无一失.

美俗话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并无固定的标准,主要在于各人的喜好.然而美还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不然何以用西施作为美人的代名词呢写文章也是一样,有的人求深刻,有的人求幽默,有的人求华丽,有的人求平淡.如此种种,就像对于情人的态度,全凭自己的喜好;但无论你追求哪一种风格,都必须具备某些共同的标准,就像大家公认西施为美人一样.这层意思具体到各位同学身上,便有如下两层含义:

第一,要养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人们常称赞写得好的字,说它"有体",不管是颜柳张赵哪种"体",反正让人感觉有骨架,有气势,与众不同.写文章更须要这种体,要让你的思路,你的语言论点个性化,不可人云亦云,用个时髦的词叫做"Cool",这酷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你喜欢哪个或哪类作家,不妨仔细看看他的书,看看同一件事,人家是怎么表达的.这样由摹仿到吸收,终将自成一家.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有许多方面.例如行文思路要严密,不可驴唇不对马嘴;语言要通顺,语法要正确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切不要有太多的错别字,错别字就像美女脸上的青春痘,别人痛心,自己闹心.

以上说的只是起码的要求,文章的美关键还在于它的内涵,就像品评人的美丑不能光看脸蛋一样.金庸的小说受到数亿人的喜爱,绝不是因为它的体裁是武侠,而是他在其中注入的文化修养使他成功.所以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各位同学也不要忘了时刻观察生活,多动脑筋,用实在但却独道的思想来打动人心

稳"李白斗酒诗百篇",怎么这么厉害因为他是李白——别人喝了一斗酒,早就见周公去了,还哪能写出诗文呢不信你喝个试试.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文学天才,曹植七步成诗,王勃落笔成文.而且他们的作品,不光写得快,质量也高,这是很了不起的.现在有些同学大有圣贤遗风,其写作速度直追古人,但这个质量却着实不敢恭维.见贤思齐是好的,但也是量力而行才对.写文章是辛苦事,李白斗酒诗百篇,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早年勤奋地学习和积累,所谓"厚积薄发"是也.各位同学正处在"厚积"的阶段,所以写起文章来感到吃力,这是正常的,但若因此放弃,敷衍了事,只求迅速完成任务,那终将一无所获.所以在创作态度上要有一个"稳"字,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草稿,提纲,腹稿一般是要俱备的,在全文的布局和某些重点词的运用上,更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文章无技巧,这些东西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谁能做到,谁就有一手好文彩.

文章的布局也要稳,框架要层次井然,别人才好理解你的意思;过渡要自然连贯,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当然这都是对初学者而言.

考试时的心态要稳,你只当是在写日记,为了避免思路混乱,你可将草纸折成四块,一块写段落层次,一块写理论,一块写事例,余下的有什么新见解随时记录备用.这可以使你感到踏实,减少慌乱.总之,稳重是人成熟的表现,也是作文成熟的表现,切记切记.

准这个"准"字是主要对于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而言的.这两类作文的共同特点是限定了题材,让你从中挖掘创作角度,就像来到了靶场,你要干的只是拿起准备好的枪去打准备好的靶,这就需要"准".

一个题目,往往有很多角度可以选择,比如写母爱,你可以写母亲对你生活的关心,思想的关心,也可以用你对母亲的爱,母亲对别人的无私帮助来反衬,在角度的选择上,没有准与不准之分,只要你抓住你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东西来写,那就是准的.

对于给材料作文则不同.一则材料,往往有多个环节或人物,这就有个侧重点的问题.这就要求抓住重点,全面考虑.比如给你一则寓言:

浓烟张手舞爪地对烟囱说:"你就是不会动,看我多伟大!"烟囱答道:"可惜你那都是虚假的."一阵风吹来,浓烟立刻无影无踪了.

毫无疑问,材料侧重表现的是对浓烟的嘲讽,而烟囱的脚踏实地只能用来反衬.

立意的"准"要靠深刻全面的分析,而行文的"准"则表现在要紧扣主题.跑题是写作文最大的毛病,尤其是写议论文,更要看你的论据能否说明论点,能否最恰当地说明论点,一语中的.狠写文章不够狠,如打人不痛,吃饭不饱,让人觉得不痛快,不过瘾.

解放前,有个专写三角恋爱的小说家,叫张资严,鲁迅对这种专门迎合低级趣味的小说深为反感,他在一篇杂文中"将张资平氏的文集和小说理论"总结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