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考作文>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详细内容

【篇一】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夏本纪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 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纪的形式。 

   2、 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 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

学习1-4节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

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 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 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一)自学5-8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

2、 划出古今异义的有关双音词语。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4、 找出2-3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二)试分析禹的形象。

第二教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见教材)

2、 划出古今异义的双音词语。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左准绳   右规矩

中国赐土姓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南面朝天

4、 找出2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以告成功于天下

帝舜荐禹于天下

二、学习4-8节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1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 

(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 (12)距:同“拒”,违抗,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三、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

四、写作特点

    (1)叙事系统全面,详略得当,体现出高超的驾驭历史内容的能力。

    (2)写人叙事,善于渲染、铺陈,将人物置于特定背景之下来刻画,而且字里行间倾注情感,爱憎分明,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语言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用生动的语言叙说事例、说明道理,叙事不枝不蔓、简明扼要。

 【篇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浙江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

)

(67分)

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2分)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

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6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①②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杭州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2)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

(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2分)

(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浙东北三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②①

(1)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5·宁波市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________。(1分)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金华十校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

(1)概括材料二“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

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让王》)

(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________”。(1分)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5·绍兴市3月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1分)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丽水市高三下学期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

【篇三】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缉(jí)拙见(zhuō)连翘(qiáo)骄贫贾祸(gǔ)....

B.攒动(cuán)收殓(liǎn)剜肉(wā)灯影幢幢(chuáng)....

C.酒靥(yè)脸颊(jiá)谮言(zèn)宁缺毋滥(wú)....

D.熨帖(yún)奸佞(lìng)颉颃(xié)龇牙咧嘴(z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雕刻师要左手执放大镜,右手握刻刀,神色自若地用刻针和雕刀一点一线地刻画,稍有....

差池将会前功尽弃。据日本凹雕界用计算机统计,一块钞券原版要刻上百万刀,雕刻师的劳....

动可见一斑。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见大,重在精美,点线粗细、深浅配合合理,变化丰富,........

犹如浮雕。所以欣赏凹版雕刻作品,判断其优劣,首先要读其大效果,然后赏其技艺的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这都要求雕刻师具有娴熟的工艺技巧和扎实的美术基础及理论修养,于一刀一线中显现神功。

A.神色自若B.前功尽弃C.可见一斑D.以小见大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官员回应,广州还未收到房产税试点通知,但对于是否会纳入试点“不置可否”。

B.《日课2014》对老课本内容进行精心拣选,利用日历本的形式,将富含人文情怀的老课本菁华,跟实用的日历本有机融合,精准呼应了现代社会的人文需求,兼具文化情怀和实用价值。

C.为满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求,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实在迫

在眉睫。D.作为“三打两建”行动主力军,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长效机制的建设。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没有人的干涉。

②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③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更不因为它处在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④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⑤正相反,中国艺术观念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

⑥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A.①②④⑥③⑤B.④②①⑥③⑤C.①⑥②③⑤④D.④①⑥③②⑤

二、本大题9小题,共4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小题。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

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

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

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

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庄子·让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治天下也暇:空闲.

B.而不以易生易:交换.

C.秋收敛敛:敛藏.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D.子皆勉居矣勉:勉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以我为天子病..而谁以易之所之..

不受虽贵富不以养伤身..可求也D.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7的一项是(3...

分)

A.许由、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体现他们对生命的看重。《庄子》借推倒天下的价值来确立生命的价值。

B.子州支伯托病辞绝天下,说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不可得兼。

C.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D.因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称其“可谓能尊生”,说明《庄子》提倡的尊生包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两方面内容。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何以知之?夫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

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明主之守禁也,贲、育见侵于其所不能胜,盗跖见害于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守盗跖之所不能取,则暴者守愿,邪者反正。大勇愿,巨盗贞,则天下公平,而齐民之情正矣。

人主离法失人,则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盗跖之祸。何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侥幸。寄千金于羿之矢,.

则伯夷不得亡,而盗跖不敢取。尧明于不失奸,故天下无邪;羿巧于不失发,故千金不亡。.

邪人不寿而盗跖止。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孙、吴之略废,盗跖之心伏。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祸。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此贲、育之所患,尧、舜之所难也。故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也;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不独恃比干之死节,不幸乱.

臣之无诈也;恃怯之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

(节选自《韩非子·守道》)

A.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量:估量.

B.众不得暴寡暴:欺负.

C.故千金不亡亡:丢失.

D.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谩:谩骂.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君主以法治国,能使天下公正太平,百姓趋于正道。

B.尧的时代确立法律制度,因此天下没有伯夷、盗跖之分了。

C.从君主保住政权的角度而言,法令比忠臣更有效,尤其是对庸君而言。

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是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严刑峻法有可能导致暴政的产生。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B.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C.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D.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此贲、育之所患,尧、舜之所难也。(4分)

②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3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③忘机:忘却俗念。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前三联的内容,并概括画面特点。(4分)

(2)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4)子曰:“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15小题。

①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②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

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③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

14.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相当糟糕的态度”?作者也这样认为吗?作者的态度如何?(4分)15.上面节选文段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请举两例进行分析。(6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13分。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17小题。

【篇四】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5年高二第一学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3年汇总)

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臵,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臵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缉(jí)拙见(zhuō)连翘(qiáo)骄贫贾祸(gǔ)....

B.攒动(cuán)收殓(liǎn)剜肉(wā)灯影幢幢(chuáng)....

C.酒靥(yè)脸颊(jiá)谮言(zèn)宁缺毋滥(wú)....

D.熨帖(yún)奸佞(lìng)颉颃(xié)龇牙咧嘴(z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雕刻师要左手执放大镜,右手握刻刀,神色自若地用刻针和雕刀一点一线地刻画,稍有....

差池将会前功尽弃。据日本凹雕界用计算机统计,一块钞券原版要刻上百万刀,雕刻师的劳....

动可见一斑。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见大,重在精美,点线粗细、深浅配合合理,变化丰富,........

犹如浮雕。所以欣赏凹版雕刻作品,判断其优劣,首先要读其大效果,然后赏其技艺的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这都要求雕刻师具有娴熟的工艺技巧和扎实的美术基础及理论修养,于一刀一线中显现神功。

A.神色自若B.前功尽弃C.可见一斑D.以小见大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官员回应,广州还未收到房产税试点通知,但对于是否会纳入试点“不置可否”。

B.《日课2014》对老课本内容进行精心拣选,利用日历本的形式,将富含人文情怀的老课本菁华,跟实用的日历本有机融合,精准呼应了现代社会的人文需求,兼具文化情怀和实用价值。

1

C.为满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求,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健身教练的水平,实在迫在眉睫。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D.作为“三打两建”行动主力军,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长效机制的建设。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没有人的干涉。

②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③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更不因为它处在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④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⑤正相反,中国艺术观念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

⑥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A.①②④⑥③⑤B.④②①⑥③⑤C.①⑥②③⑤④D.④①⑥③②⑤

二、本大题9小题,共4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小题。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

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

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

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庄子·让王》)

2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治天下也暇:空闲.

B.而不以易生易:交换.

C.秋收敛敛:敛藏.

D.子皆勉居矣勉:勉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以我为天子病..而谁以易之所之..

不受虽贵富不以养伤身..可求也D.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由、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体现他们对生命的看重。《庄子》借推倒天下的价值来确立生命的价值。

B.子州支伯托病辞绝天下,说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不可得兼。

C.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D.因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称其“可谓能尊生”,说明《庄子》提倡的尊生包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两方面内容。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何以知之?夫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

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明主之守禁也,贲、育见侵于其所不能胜,盗跖见害于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守盗跖之所不能取,则暴者守愿,邪者反正。大勇愿,巨盗贞,则天下公平,而齐民之情正矣。

人主离法失人,则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盗跖之祸。何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侥幸。寄千金于羿之矢,.

则伯夷不得亡,而盗跖不敢取。尧明于不失奸,故天下无邪;羿巧于不失发,故千金不亡。.

邪人不寿而盗跖止。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孙、吴之略废,盗跖之心伏。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3

腕聚唇嗟唶之祸。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此贲、育之所患,尧、舜之所难也。故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也;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不独恃比干之死节,不幸乱.

臣之无诈也;恃怯之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

(节选自《韩非子·守道》)

A.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量:估量.

B.众不得暴寡暴:欺负.

C.故千金不亡亡:丢失.

D.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谩:谩骂.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君主以法治国,能使天下公正太平,百姓趋于正道。

B.尧的时代确立法律制度,因此天下没有伯夷、盗跖之分了。

C.从君主保住政权的角度而言,法令比忠臣更有效,尤其是对庸君而言。

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是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严刑峻法有可能导致暴政的产生。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B.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C.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D.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著/子胥不明夫差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此贲、育之所患,尧、舜之所难也。(4分)

②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3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利州南渡

4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前三联的内容,并概括画面特点。(4分)

(2)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4)子曰:“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③②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15小题。

①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②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

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5

【篇五】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浙江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doc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

)

(67分)

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2分)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注

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

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6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①②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

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杭州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2)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宋·真德秀《西山读

(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2分)

(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浙东北三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①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5·宁波市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________。(1分)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金华十校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

(1)概括材料二“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让王》)

(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________”。(1分)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5·绍兴市3月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1分)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丽水市高三下学期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篇六】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2016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6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

)

(67分)

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2分)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

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6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①②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杭州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2)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

(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2分)

(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浙东北三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②①

(1)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5·宁波市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________。(1分)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金华十校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

(1)概括材料二“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

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让王》)

(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________”。(1分)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5·绍兴市3月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1分)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丽水市高三下学期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篇七】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测试试题

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6月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臣逋(bǔ)慢犹蒙矜(jīn)育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诡垣溘死唯有杜康怀瑾握瑜B.拾掇鸷鸟潸然泪下纵横捭阖

C.涅磐樊笼总角之宴否极泰来D.自缢伶俜陨身不恤踯躅不前

3.下列画线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C.非我也,兵也。兵:士兵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盾牌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甘肃各旅游景点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敦煌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五彩斑斓的怜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凌寒傲霜的梅花简洁得只有精神;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B.汽车长期停驶放置,金属部件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以及腐蚀性物质的共同作用造成锈蚀,因此要及时清除汽车上的灰尘和水分。

C.“两会”确认,今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阅兵仪式,既为显示中国和世界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更为展示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形象。

D.修补被黑客攻击的电脑漏洞,最困难的不是能否完好修补漏洞,而是破译漏洞的来源和密码编排,因而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相传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这就是说夏文化不及商,商文化不及周。周文化高于商文化的原因,在于周经济制度不同于商,周统治阶级对民的看法改变了,因其政治与文化都比商朝有进步性。商时民完全为国王所有,是国王直接所有的一种财产。所以民的生命为国王所给予,国王有权任意殄灭民命。西周却有显著的不同。《尚书》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无逸篇》说治民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立政篇》说“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领。西周时期的诗篇,也有很多篇说到民事。照《书》《诗》所说,烝民是天生下来的,皇天上帝是烝民的宗主。天选择敬天有德的国君做天的元子,付给他人民和疆土,代天保民。元子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别人。文王受天命称王,因为他实行裕民政治,所以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周初统治阶级鉴于夏商二朝的灭亡,知道“惟命①不于常”(《尚书·康诰》),要永命必须保民。武王在《泰誓》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坏的镜子,也是天子坠厥命②或受厥命的权衡。这种天子代天保民的思想,反映出封建主对农奴不完全的所有制,与商朝比较,西周显然是封建制度正起着进步作用的时期。

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七年,他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定出一些陕西长安出土的西周铜编钟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所称颂的周公制礼作乐。周本小国,重农节俭,行施裕民政治,变成强盛的大国。克商以后,周国旧

制多被保存,例如商朝大祭祀用牲多至数百头,甚至杀人充祭品,西周大祭祀用牲不过一牛一羊一豕或二牛,奢俭相差极远。又如商朝杀人殉葬,周国世代重农,需要人力,贵族或国君死后,不用人殉而用草人、土车殉葬,后来也就成为周朝的殉葬制度。祭礼葬礼是大礼,商周有显著不同,足见周初礼制主要出于周国旧制,经周公沿用,因而称为周礼或“周公之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商周在戎事上也有显著的不同。商时战争频繁,周禁止诸侯间争夺。成王临终,嘱咐康王,要他和远又能和近,劝大小众诸侯相安,不要争夺(《尚书·顾命篇》“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据经史所记,成康时候战争确是少见。

从西周传下来的文篇里看来,封建领主阶级在开始时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存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它的剥削欲的专利思想也逐步增强了。不过在西周,它到底还是进步的阶级。它所创立的制度和文化,是中国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最初基石。西周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应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朝代。

(选自《中国通史》)

7.下列有关“敬天保民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朝统治者对庶民的看法发生变化,源于周朝的政治、文化都比商朝有进步性。

B.按照《书》《诗》的观点,上天选择敬天有德的国君,赋予了人民和疆土,代天保民。

C.《尚书》里有了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书,常说到民事,几乎都谈论到如何治理人民。

D.周初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代灭亡的教训,实行裕民政治,因此得到上天的眷顾。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代天保民的思想,反映出统治者对农奴不完全的所有制,虽有一定的缺陷性,但与商朝相比,显示出进步性。

B.商朝人民没有地位,他们是国王的财产,他们的生命是国王给予的;而西周改变了殄灭民命的局面,人民至上。

C.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七年,参考商朝礼制,并对其进行增删,沿用周国原有制度,因此被称为周礼或“周公之典”。

D.周朝与商朝不仅在祭礼葬礼方面明显不同,在戎事上也有显著差异,周朝禁止诸侯之间争夺,重视发展远近和睦相处的关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把重农和慎狱作为重要纲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民心不仅可权衡政治的优与劣,也可以权衡天子天命的得与失。

B.周国本来有重农节俭、保民爱民的习俗,日渐强大后,保留旧有制度,改变了商朝穷奢极欲、滥杀人民的局面。

C.根据西周流传的文献,封建统治者在开始就有敬天保民的思想,虽后来剥削欲望渐增,但不可忽视其里程碑的意义。

D.商朝杀人殉葬,惨不忍睹,而周朝人死后采用草人、土车殉葬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周朝需要大量人力去发展农业生产。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节选自《庄子·让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治天下也暇:空闲

C.秋收敛敛:敛藏B.而不以易生易:交换D.子皆勉居矣勉:勉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我为天子物以群分

B.我适有幽忧之病始臣之解牛之时

C.事之以皮帛而不受锲而不舍

D.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体现他们对生命的看重。《庄子》借推倒天下的价值来确立生命的价值。

B.子州支伯托病辞绝天下,说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不可得兼。

C.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D.因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称其"可谓能尊生",说明《庄子》提倡的尊生包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两方面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4.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1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荷塘月色》以通感手法描绘光与影和谐景象的语句:

,。

(2)《诗经.氓》描绘女主人公思恋氓而未得相见时的情态句子:

,。

(3)《短歌行》想象了人才不辞辛劳,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从四面八方来投奔明主的场景之句:,。

(4)《归园田居》以鸟鱼自况,抒发自己迫切想离开官场归向田园的句

子:,。

四、阅读理解(25分)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