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能加入g7
详细内容
篇一:《外媒:西方或邀中国加入G7欧洲将中国视为“救星”》
外媒:西方或邀中国加入G7欧洲将中国视为“救星”2015-06-2411:10:28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外媒称西方或邀中国加入G7:欧洲将中国视为“救星”
参考消息网6月24日报道土耳其《叶尼萨法克报》(YeniSafak)认为,西方似乎想要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6月底华盛顿将举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经济问题的解决是主要议题。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网站6月23日报道,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美国。华盛顿希望将众多亚洲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没有国家愿意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受双面夹攻。
报道称,欧洲实际上正在抛弃美国,它甚至加入了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叶尼萨法克报》的文章写道,欧洲将中国视作可以拯救自己的经济力量。因此美国围绕中国所耍的手腕就有一定意义。G7的大门可能向中国敞开,尽管十分装腔作势。但他们至少给北京留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位置。当然,目前“有中国参与的八国集团”还只是空话,但总有一天中国会坐到这张桌子前。因为相对于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有分量的亚洲国家,G7已经开始丧失影响力。而西方在这种情况下惯用的战略则是吞掉对手。中国对此会有何表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出卖”俄罗斯。但北京首先会考虑自身利益。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虽然中国同西方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全球问题,但合作范围更广。《叶尼萨法克报》认为,中国是否会填补G7的空缺还不清楚,但距其坐上G20的最高席位已指日可待。而这两个席位相互关联。
篇二:《西方为何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2015.7.1】》西方为何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
凭着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助力,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正在蒸蒸日上,咄咄逼人。在打造区域经贸新格局上,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前景广阔,魅力四射,关联国家争先恐后,纷纷加入。
中国作为现实版的世界经济巨人,无论是谁,都不能无动于衷它的发展脉搏、宏图规划。在这个历史的路口,原本独领世界风骚的西方七国集团,又如何是好呢?
实力与影响,重塑世界新秩序中的关键变量、核心要素。
在对旧秩序的破立上,西方的傲慢与顽固,似乎让中国、印度等新生力量越来越失望起来。亚投行、金砖体系、一带一路被绝路逢生出来,更多都是中国架构区域、乃至世界新秩序的一种努力。
亚投行、一带一路,正在把越来愈多的国家、资源、技术、资金、产业、市场吸引过来,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巨大增长极,以致让西方七国集团也想把中国拉进自己的怀抱。
据土耳其《叶尼萨法克报》报道,现在的西方也似乎有着共同的意向,意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
原本傲慢的七国集团为何忽然对中国热络起来?其中的考量又是什么?
一是美国欲用TPP围困中国的计划一再受挫,一时半时难产出来,致使很多国家夹在其中,不好选边站队。华盛顿本希望用TPP将众多亚洲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没有国家愿意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受双面夹攻。
二是欧洲正在疏远美国这个老宗主,而竞相投怀中国新怀抱。
透过亚投行之争,欧洲与美国的离心局面越发明朗化。欧洲实际上正在抛弃美国,它们竞相加入亚投行,对美国而言,就像经历一场滑铁卢惨败。
亚投行及一带一路的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而死死吸引欧洲诸国投怀之心。欧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各有所长,各国企业为争夺中国市场摩拳擦掌。为了不让本国企业陷入不利境地,德国、法国、意大利也步英国后尘宣布加入亚投行,势如雪崩,与日美加决裂。面对新兴国家代表——中国的崛起,发达国家的合作已经力不从心,投怀中国势不可挡。因为欧洲正越来越多地把中国视作可以拯救自己的经济力量。
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有分量的亚洲国家,G7已经在其中开始丧失影响力。如若能把中国拉进七国集团,或许能借助中国而继续在亚洲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同时,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其惯用的战略则是吞掉对手。
由此看来,G7的大门可能向中国敞开,尽管十分装腔作势,也可能是它们的一厢情愿。但他们至少想给北京留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位置。
中国对西方的这个橄榄枝会作何表示?中国又会不会如愿以偿地填补G7的空缺,目前都还不清楚。北京首先会考虑自身利益,特别是俄罗斯的感受。因为若接受邀请加入西方的七国集团,可能更多被认为“出卖”俄罗斯,中俄背靠背战略关系很可能由此坍塌。拉中国加入西方七国集团,这或许是西方对中俄的一种分化战略。加入西方七国集团,对中国而言,也许是一份荣光,但也可能是一杯苦酒,一杯毒药,一个陷阱。
篇三:《安倍鼓动G7发表宣言批中国》安倍鼓动G7发表宣言批中国
2014年06月03日10:24|作者:杨明青木李珍魏莱玉鹏甄翔陈一|来源:东方早报
“香格里拉会议”被指西方色彩浓厚
中国本月办世界和平论坛推亚洲安全观
安倍和哈格尔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一唱一和,联手针对中国发表挑衅言
论,做法咄咄逼人。{中国为什么不能加入g7}.
中国崛起令某些国家很不安。
日本媒体昨日披露,即将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将在联合宣言中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在南海“单方面用实力改变现状”的行动,同时要求中国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避免影响地区稳定。
就在上周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对华挑衅言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等中方代表随后反击,批评日美联手针对中国,做法咄咄逼人。王冠中指出,安倍和哈格尔的演讲一唱一和,点名或不点名地指责中国,是无端的公开挑衅,不符合对话会的宗旨。对于王冠中的批评,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昨日表示抗议,声称这是中国对日本的中伤。
“可以看到,在刚刚落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充斥着过去‘老安全
观’、或者零和安全的理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指出,“香格里拉对话会”等探讨国际安全的对话平台带有浓厚西方色彩。6月下旬,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当前国际社会谈到安全问题时,中国常常成为一个话题。中国利用举办世界和平论坛之机,将开诚布公和大家探讨安全,充分展现中国的担当和开放态度。”阮宗泽说。
日抗议中国军方批安倍
日本《产经新闻》昨日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G7峰会将于6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安倍计划在会上指责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反复进行挑衅行为,在东海上空超近距离接近日本自卫队军机,以及在南海单方面开采石油的行动,呼吁中国遵守海上法规。
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支援乌克兰以及应对俄罗斯,但对中国施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日本希望通过强调与G7各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对中国构成压力。
报道称,会议将发表的首脑宣言或将采纳日本意向,点名批判中国,要求中国保持克制。这将是G7峰会首次点名批评和谴责中国,也显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集团正在对中国形成一个包围网。
今年3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有关克里米亚危机的G7紧急首脑会议上,安倍曾点名批评中国在南海和东海试图凭借实力改变现状,但是他的发言内容没有纳入海牙宣言中。
安倍及哈格尔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先后批评中国在南海及东海单方面采取行动,令地区不稳。日本媒体认为,七国首脑峰会的宣言是要延伸这种声音。
对于日美的言论,王冠中1日在对话会上指出,安倍和哈格尔的演说一唱一和,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对中国是一种挑衅,这种无端的指责,中方是无法想像及接受的。王冠中还阐释了中国的亚洲安全观,他指出,中国从来没有以武力威胁过任何国家,从来没有主动挑起事端,也绝不接受他国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等旗号挑事闹事,为一己私利把地区搞乱。
菅义伟昨日在记者会上则表示,中国军方将领的批评“是基于对事实的错误认识的主张和中伤,已向中国方面提出了强烈抗议”。
力推新国际安全论坛
对于美国及其盟国的攻势,中国正在积极采取对策。除了此次“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中方代表发起猛烈回击外,中方也在争取更大范围的全球舆论。{中国为什么不能加入g7}.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在即将于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本届论坛上,与会者将围绕“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论坛设置了四
个议题,不仅涉及亚太地区安全,也涉及中东、中亚、核不扩散等安全领域。同时,中方对论坛高度重视,从前两届论坛来看,中国国家领导人均出席了活动,就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外交作出了承诺。
世界和平论坛于2012年创建,是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的国际安全论坛。专家指出,尽管论坛机制形成的历史还不长,但它对现有国际安全对话机制已形成补充、甚至成为一个新的选择。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亚洲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专家分析,本届论坛将令更多人理解亚洲安全观,不仅对亚洲,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有好处。
阮宗泽认为,冷战后,国际上对过去的安全观念仍有沿用—通过加强盟友关系针对第三方、“你输我赢”的零和观念还是无处不在。而中国倡导的亚洲安全观是共同的、合作的安全,不是单纯排他的、单边的安全,不只适用亚洲,也适用在国际社会。“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相较过去愈发凸显,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拉帮结派,必须要靠大家一起来合作。同样,身处全球化的世界,不可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别人的利益,这会造成不可持续的结果。”他说。阮宗泽也表示,国际上现有一些探讨国际安全的对话平台,如每年2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安全对话、每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等,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这些会议主办方在“议程设定”、“请什么人讲什么话”方面,施加了很重的把控、操作痕迹。
专家认为,中国在追求共同安全上有倡议、有作为、有行动,并且获得多方认可。而反观国际社会,各国需要有和21世纪新形势相吻合的安全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做出顺应和有利今天的国际安全与和平的行动。
篇四:《中国用“一路一带”连横,破美国“G7”的合纵》作者:水木然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一切归宿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面对当今之局势,我们总能总历史上找到借鉴。
“G7”对中俄的合围之势
以美国为首的G7集团,已经对中国呈合围之势。G7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G7的前身是G8,2014年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被开除,于是只剩下了G7。
G7本来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演变成了政治合股势力,因为G7集团关注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乌克兰问题与如何应对俄罗斯,二是南海问题上如何对付中国。
去年的G7峰会上,其领袖宣言针对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半岛一事,对其“违反国际法”再度提出批判,同时也点名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活动,批评中国“企图以武力改变现状”,要求中国克制,避免影响区域内的稳定。
所以,现在的世界局势很明朗:美日拉拢了一群经济优势明显的西欧国家,正在同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抗衡。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当时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最为强大,齐国是传统强国,而秦国是后起之秀,经历商鞅变法和几代明君才强大起来。秦和齐形成东西对峙,其他五国穿插其中,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外交活动频繁,矛盾错综复杂。
后来面对秦国的不断强大,以齐国为首的六国从南向北联合起来,对秦国成包围之势,称为“合纵”。而秦国为了破招,采取了“连横”活动:逐个沟通许诺,远交近攻,孤立各国,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一统了中国!
虽然,现在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中国,短期内都很难与美国对抗,更不用说要与整个西方世界为敌了。但是G7的联合包围很容易让中俄被迫实现政治军事联合,人都是被逼出来的。翻翻俄国和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生命力都很强大,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向俄国发起侵略,但都失败了,而且酿成了自己的终身失败,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俄罗斯强大的战略核力量,加上中国超级的经济实力,两者互为补充,就会成就一个超越此前任何国家集团的庞大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盟,这也是可令任何组
织不可轻视的巨大力量!
有意思的是,总会有国家被沦为牺牲品,大乱之年,你不可能总想着善始善终。就好比战国时期一样,韩、魏、赵等国家处于“合纵”和“连横”的夹缝中摇摆不定,时而被秦迷糊,时而又想抗秦自保,如今的西方国家何尝不是如此?G7之中,跟中国有“深仇大恨”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也许是被美日的宣传迷糊了眼睛,也许是他们已长达20余年没有对手,上一次G7峰会这些国家在会议宣言中分别批评指责中俄两国,这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一次战略误判。
与此同时,虽然中俄虽然做了一些战略互动来加深彼此的合作,但实际上如今并没有真的所谓的“中俄联盟”。不过,当G7施加的压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或许中俄两国义无反顾的实现结合,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对抗G7的联盟组合也未可知。
即使到时中俄会把一切帐都算在美国身上,最多牵扯下日本,但是这些西方国家却要承受与中俄交恶带来的严重政治经济后果,而这既不是中俄两国的本意,也不是西方国家的本意。
这才是真正的大乱之世:只有攻于守、存于亡,而这也不是你能选择的。能源是战争的死穴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生的战争几乎都跟能源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能源甚至影响了各国战争进程和进攻路线。不仅如此,1905年的日俄战争,争的就是中国东北的煤炭。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以石油引发的战争,比如1991年的伊拉克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基本上可以用石油掠夺来盖棺定论。而当年,苏联之所以能跟美国争霸,石油也是重要因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西伯利亚发现巨型油气田,又赶上国家油价上扬,苏联获得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使苏联具备了一定的资源优势!
在1985年沙特将每天原油出口量从200万桶增加到1000万桶,这让国际油价从每桶32美元下跌至不到10美元,因此苏联每年损失2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实行的“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因为苏联三分之二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现在油价暴跌,计划经济无以为继,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如今,欧美与俄罗斯又开始有了能源暗战,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创汇占其总出口总额70%,但经济上过于依赖能源,80%的出口、70%的GDP和50%的
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能源,而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的不断减少,俄罗斯经济一直呈现下滑趋势,这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更甚于苏联时期。
俄罗斯在国际分工中已经沦为与沙特类似的纯资源国。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其为“什么都不能制作的国家”,老牌参议员麦凯恩更是将其比作“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再回到G7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克里米亚问题和中国南海问题,其实就是想点住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死穴!
路径是能源的死穴
首先来看下世界题图,可以发现俄罗斯向北冰洋的漫长海岸线终年被寒冰所包围,它的出海口极为有限!早在300年前,彼得大帝就曾富战略地说过:“俄国需要的是水域”。因此俄罗斯人从莫斯科大公国时代开始就一代代的为追寻大海不断流血牺牲。
然后再看下克里米亚的位置:
可以发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边缘唯一直接面向温暖海洋的出海口,并且扼守住欧亚两大洲的咽喉,对俄罗斯的意见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叶卡捷琳娜女王在40年的统治期内发动了9次俄土战争才将其征服。晚年她骄傲的说:“我两手空空来到俄国,现在我终于给俄国带来了我的嫁妆,就是克里米亚”。
俄国第一次吞并克里米亚,恰逢其打赢了如日中天的拿破仑,成为欧洲陆上第一军事强国,当时俄皇宣称:“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因此强大的沙俄开始以克里米亚这个天然良港为跳板,不断对近东鲸吞蚕食,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东扩大其影响力,甚至妄图染指圣城—耶路撒冷,国运也达到了顶峰期。
可惜的是: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作为“象征永恒友谊的礼物”送给了乌克兰,这成为俄罗斯心头永恒的痛!
同时,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正好扼住了俄罗斯黑海舰队通往大洋的咽喉。如果俄罗斯重新掌握克里米亚,其军事实力就能辐射到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叙利亚等近东国家,尤其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而中东又集中了全球70%的原油储备,是美国掌控全球霸权的核心区域„„
所以,以普京的作风,俄罗斯一有机会必然要强势夺回克里米亚。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要冒着被G8开除的风险也不会在乌克兰问题退缩半步。如今通过挑起乌克兰危机,正式吞并了克里米亚,算是赢了一局!
而此时美国只有通过油价来控制俄罗斯了。通过油价暴跌,短短6个月俄罗斯外汇储备就下降了20%,汇率贬值50%,即使国内数次加息,利率提高到了17%,核心通胀率依然涨至15%,其经济“一夜回到解放前”,美国又通过石油价格扳回了一局!
再来看看中国:
一路一带冲破“第一岛链”
为了封锁中国大陆,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冲绳、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环线,其中美国和日、韩等国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日美“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条线,堪称是一条围堵亚洲大陆的“封锁岛链”,被国际军事界称为“第一岛链”,如图:
第一岛链的存在已经封死了我国的东进之路,而阿富汗战争则让我国西进无门。阿富汗就是这个世界岛的心脏,有如围棋中的天元。而01年美国占领阿富汗就有如点了天元,不但彻底封住了中国西进之门,而且也极大的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力。
中国要解决能源问题,要么内部创新,要么冲破防线。
内部方面,中国正力图用国家“973”计划实现能源的4.0,所谓能源4.0就是“能源”跟“信息”的深度融合,它不在于某种“新能源”的开采和运用,而在于整个能源系统的升级。因为无论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还有核能、每种能源都有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能用一个调节系统将这些能源平衡起来,制衡能源彼此间的差异,那么就将发挥综合效应,届时将碎片化、多元化的能源组成一个“能源互联网”,能源效应步入从量变到质变状态。
外部方面,极为邪门的是,虽然阿富汗一直以来都部族分裂、战乱不休,但强如苏联、美国即使在其鼎盛期都难以彻底征服阿富汗,最终只能无奈退出。美国没有了这个控制中亚的堡垒,中国西进之路就再无阻隔。“一路一带”也就顺势推出!
中国提出了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正在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东北亚,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