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作文云燕回忆父亲》
回忆父亲
宋云燕
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去感受曾经的美好,时光在指缝中溜走,却不留遗憾。
——题记
夜晚,一个人,回想着经历的点点滴滴,觉得太辛苦,心灵承受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挫败。爸爸说:“只要坚持,会离理想越来越近。”于是,我便坚持着,只是现在,还学不会爸爸说话的语气,却再看不见爸爸注视我的眼神„„
孩提时候,爸爸是那样高大,像极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巨人。懵懵懂懂的我,曾千万次的任性,对于我的不理解,爸爸却固守着爱。我无知的灵魂也许一次次地伤害他,而父亲依旧微笑着站在我身后,为我遮风挡雨,无怨无悔,那笑容一次次触动着我心底的执着,湿润了我的眼眶,满满的,都是温暖。
终于,意外摧毁了这一份幸福。
那个爱我的人,走了。
我学会了坚强,这是天堂的父亲寄来的一份生命的礼物。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在我懵懂知爱的年纪戛然而止。
回忆起父亲,总觉得只剩下了一个宽大的背影,思念之情也由此而生。也许是因为在该珍惜的时候,没有做珍惜的事情,到头来,还是丢了自己最不舍丢弃的感情。
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做某件事情,脑子里会闪过熟悉的场景,是父亲!我便又静静地,去感受父亲给我带来的曾经的幸福,但也只
有那么一瞬间,我才能捕捉到那一份珍贵。
时间过了很久,走走停停。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温暖代替了孤单。我从不自卑我的失去,因为我有那份别人没有的最美好的回忆。
想起父亲,总觉得他教会了我很多:如何在痛苦时不哭泣,如何在害怕时不退缩,如何在无助时独当一面„„只是时过境迁,那些回忆越发淡然。我固然不忘的,也不得不记住的,是那份遗留的坚强。
爸爸说,漫天的繁星便是他的眼睛。于是,我便习惯了仰望星空。爸爸,你看到这浩瀚的天空,看见这博大的世界,看到我对你的思念了么?我想你能看到的,对吧。
寒月如雪,冬季变得很冷,在最没有人情的地方最能体会到。但我似乎已经习惯。弥留的温存只在春天。当阳光再一次照进窗子,我会默默地对自己说:重新一个新的开始,做一个新的自己,不被过去牵绊,不被未来左右。
时间过得很快,我长大了。可能是因为缺少父爱吧,我总觉得生命不完整。本该是年少轻狂的日子,却找不到哪怕只是顶嘴的叛逆。
看着蓝天,我倔强的仰头,听耳边风声呢喃,细细数说时光,一丝一缕,寸分寸秒,把冷静和思考交给时间。我向往着自由自在的梦,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从前。
我喜欢一种感觉,它的名字叫做幸福。该怎么诠释呢?也许就是能和自己最亲爱的人一起,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吧。
朝朝夕夕,思念依然。
篇二:《回忆父亲》回忆父亲
父亲是在2014年12月29日晚上6点4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5年1月5日是父亲出殡的日子,我捧着父亲的骨灰,走在去公墓的路上,想起父亲就这样走完人生的道路,泪水不停地趟着……
父亲享年83岁,他的一生是辛勤劳作的一生,虽然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很大的家产,但他一生辛勤劳作、不论下雨与寒冬都每天起早摸黑干活,连大年初一也舍不得休息的劳苦精神却留给我们。父亲生前教育我们:“做人就是要做,天上不会掉下钱财,就是有的拣也要起早,不然人家早就拣完了”。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话有一定道理,做人是该勤奋工作赚钱,不能利用歪门邪道去赚钱。虽然父亲没文化,勉强能写上自己的名字,只知道辛勤劳作赚点小钱,未能利用科学文化赚钱,但他靠做手艺、种田辛苦地养育了我们一家。
父亲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从不浪费。在吃的方面,从不讲究好吃难吃,只要是食物烧熟就吃,放了几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扔掉,也要热一下吃掉,我们吃剩下的食物他也会吃掉。父亲吃饭很执意,不论是做客还是在家里吃饭,总是不愿吃好的菜,有时我们把好菜夹到他碗里,也要夹回执意推脱几下,这同他小时候做手艺时师傅教导和以前辛苦惯了舍不得吃好的有一定关系吧。父亲会烟酒,但他为了节约用钱,总是控制尽量少抽少喝,一包烟要抽上几天,喝酒总是喝一口就吃饭。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好一些,也是舍不得多抽多喝。在衣穿方面,父亲也是不讲究,衣服已经破烂了也要补补再穿。我们和亲戚穿旧了给他,也是喜欢地穿着,在他的心里只要节约,不去花钱,自己
穿着差些也是高兴。记得在离世的前一年10月21日,我给父亲买了新帽子、新棉鞋,但他舍不得穿,我说帽子也旧、鞋子烂了,我给你扔掉吧,那时他不能说话,拿在手上不放,我强制把它扔了后,他笑笑表示同意,便高兴地穿上棉鞋。
父亲是个老实人,做事从不过分人家,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会拿人家的便宜。九十年代我同父亲一起做蔑匠,早上总是天刚蒙蒙亮就去,中午吃完饭就开工,也不休息一会,下午下班时天已是黑下来看不见了,有时为了把活做完成,点了灯还要做一会,辛勤的劳作得到人家的赞许。记得我们小时候,父亲同象山里村一做蔑同行蔡师傅去磐安方向背毛竹,晚上,在回来的路上,蔡师傅迷路堕落山崖死亡,父亲被冤是谋害人,后来父亲同其家人帮助一起寻找,在山沟里找到时身体已腐烂,他身上买毛竹多余的钱都在,证明父亲不可能谋财害命,才得以清白,其中化了不少冤枉功夫。六十年代父亲被派到东江做横巾水库,由于食堂起火烧毁了临时帐篷,父亲的行李全被烧了,也没有得到赔偿,说明父亲老实吃亏也不怨言。还有父亲在以前集体时割柴,人家在柴里面夹些松木挑回家,可以做家具和卖柴骨挣点小钱,可父亲不敢这样做,只是割些柴草回来,本分做事。
父亲也是很疼爱下一辈的。虽然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事而受责骂,但他对儿女们的关怀,始终放在心上。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要去乡里参加普通话比赛,因粗布衣服口袋坏了怕人家笑话,而不肯起床去参加,父亲知道原因后马上找针线给我缝补好,使我高兴去参加比赛,获得优胜奖。还有一次我小时偷偷喝多酒,醉倒在家门口,
父亲干活回来发现后,背着我去了西堆卫生院抢救,醒来后,我说肚子饿了,父母亲是急着从西堆亲戚家找食物给我吃,知道我是偷酒喝醉倒后,也没有责骂,叫我喝酒不要空心肚,少喝一点。还有孙辈们来到他做活处玩,放下手中活也要抱一会,听到“爷爷”的叫唤声,更是乐的开心。记得父亲抱晓琴时,正抽烟,不小心烫了小手背,他心疼的道歉过好几次呢。
父亲一生过度的辛勤操劳,82岁时中风了。在横店医院就医化了一点医疗费,他很是心疼,坚持要出院回到家中休养,在他心目中认为:只要为儿女们减少化钱,是对儿女们最大的帮助!回到家中后,说话从不清楚到后来不能言语,走路从柱着拐杖慢慢能动,到后来只能坐着,靠扶着走动。期间,忍受了疾病折磨的痛苦,还要千方百计做一些小活。记得父亲中风几个月后的一天,还拿锄头柱着艰难地来到桑园自留地,给干旱的毛芋注水,我发现后,说好话劝父亲回家,在扶父亲慢慢回来的路上,他说我种的庄稼比他种的大,我说你老了,不要到外面来,万一摔倒怎么办,看到我种的庄稼该放心了吧,父亲笑了。
记得父亲中风后,我为了鼓励他与疾病争斗的信心,告诉他晓琴要生小孩了,2014年底要举行结婚仪式,到时要给红包啊!父亲得知后,虽然不能言语,却在默默的计算着还有几天就要到大喜日子。当昊昊出生告诉他做太公了,父亲开心笑了!但是,父亲却没能等到晓琴结婚的日子,只要再过一天啊,也没能坚持住,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善良的生命。{回忆父亲的文章}.
我在东阳上班休息天回家,要去看望父亲,见到儿女们他非常开心,指指吃的,指指坐的,口中虽然说不出言语,但他却表示着亲人聚在一起的幸福温暖和与疾病搏斗的无奈!现在我回家去老房子,看到是父亲的遗像,却不见父亲的身影,我感到失落,想父亲活着多好啊!虽然不能言语,却能感到父爱,却能为父亲到上一杯水,给他洗洗脚,刮刮胡子啊!
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第一个清明节我们儿女去父亲墓前看望老人家,看看父亲永远歇息的地方,问声父亲在天堂可好?!我们想父亲一生诚实,不做亏心事,是个好人,来世一定不会受苦的。父亲啊,儿女们是多么希望你还能活着,再做一些微小的孝敬,因为,上辈的活着是我们儿女的福气!我们还内疚在你活着时没能做到细心地照顾!
父亲,我们给您磕头了!摆上几碟小菜,点燃香烟,倒上几杯酒,再表我们儿女迟到的孝心!
父亲安息吧,儿女们会永远怀念您的!
耳边响起了《父亲》的歌声,泪水伴随歌声思念流淌......{回忆父亲的文章}.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听你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
的父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老父亲
2015年4月5日
篇三:《回忆父亲》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65天了,我终于鼓起勇气记下那点点滴滴,因为生怕随着记忆的衰退会忘记。
2013年农历九月十七,天气骤然变冷。今天的我着一身黑色衣服,外面穿橘色皮衣。不知为什么,隐隐感觉黑色的不一般意义。我没有课,突然姐打来电话说爸在医院。那一刻,我胡乱想着,是手?是腿?还是?但那头却说,爸不行了。一切来得突然,我不知所措,急急奔赴医院。
爸躺在急救室,没有伤,但却没了意识,我央求着医生救救爸,但他们却说尽力了。我来不及哭,也忘记了哭,只是看着62岁的父亲。穿着弟弟退下的旧衣服,布满皱纹的脸上竟是沧桑,那一刻我不知道是父亲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父亲。他一句话也没说,就这样永远地走了。
篇四:《回忆父亲》回忆父亲
父亲走了,他匆匆地走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在父亲离开我一周年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父亲,在我的记忆了,父亲临走时那挥之不去的眼神让人怵目惊心,让人肝肠寸断。作为他的儿子,我从他那眼神中读懂了他不忍离弃我们,不忍离弃他的亲人而对生之欲望的强烈。可怕的死神在夺取父亲生命之时,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聆听到父亲他临终的嘱咐,假如时光能够逆转,我想为父亲做点什么,以抚慰我伤感莫及的内心,弥补我生命中不全的灵魂。试问苍天:“父亲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人活七十古来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活百岁亦自然。然而,父亲还未进古稀之年,无情的病魔却让他走得如此仓促,儿孙们甚是遗憾。父亲一生勤做俭用,用心血哺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现在他已儿孙满堂,理应享天伦之乐,他这样走了,我们又于心何忍呢?
父亲走了,我悲恸不已。回忆他的一生,我心情凝重。我不想为他作传,因为他是天底下父亲中最为普通的父亲。然而他却让我倍感父子的温馨,所以我想为他留点什么。他刀刻于我心的形象无法在我记忆中抹去,于是在长夜难眠的静夜,我重新拾起父亲影响我一生的琐事,借以在他离世的周年之际作为纪念。
父亲生于1938年那个苦难的年代(日寇正疯狂占据中国,加上蒋介石挑起内战,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不堪度日的年代造就了父亲生活中刚毅、执着的个性和勤劳节俭的品行。他文化程度
极低,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凭他的聪明和自学,他能说会写会算。他年轻时,长期在外做工,修过许多工程,他算盘不错,由此也管理过很多账务,负责过很多工作,工作做得周全细致,让别人不得不佩服。他自学简谱,对于二胡,风琴,口琴,笛子之类的乐器无所不精。我们小时候,只要他在家,农闲之余,在我们几弟兄面前,吹吹拉拉,弹弹唱唱,我们合着父亲弹奏的节拍边唱边跳。和父亲在一起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快乐。父亲的字写得不错,毛笔字抑扬顿挫,锋芒毕露,令我赏心悦目。他常教我练字。我在书法上大概启蒙于父亲的“真传”。记得在读小学时,父亲在过年时就让我学写对联,那时便养就了我书法上的大气。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学写钢笔字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个非常精致的厚厚的线装笔记薄,笔记薄中每隔十几页插有山水风景画,依稀记得有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日出等,我记得这个本子是别人送给父亲的的礼物,他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用,因为我当时读书太小没有给我。我得到后,欣喜若狂,立志在笔记薄上写下最美最好的文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亲。然而,时过境迁,我那本精致的笔记薄虽保存多年,由于几次房建搬迁而遗失。我是四姐弟中的长子,那时的我,在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中,我深深感到父亲对我的鼓励与期望,这种期望是家族中让我出人头地的期望。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无时无刻不将父亲的期望与鼓励化作我刻苦学习的动力。所以我的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前列,也是几弟兄学习的榜样。
父亲耿直,为人清白,经常同情帮助别人。文化大革命中,批斗整人是经常的事。而父亲就是革委会下属成员,他们负责挖资产阶级
墙角,揪出地富反坏右,形势逼人,父亲受指示批斗过许多人,但他从不整人。造反派利用手中的职权,想尽办法整治“坏人”。父亲遇到这种情况,他看不下去,经常偷偷帮人松绑,为此,他也救过很多人,替人说公道话,为人减轻痛苦与折磨,至今,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在父亲的心中,同情与善良是做人之本。
过去的王家在当地一直是旺族。家财殷实,有山有田。该族从解放前的地主到解放后划分为地主,富农以及中农。无论当地的山还是田前面都加一个“王”字,我家由于太祖父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太祖父不但没有做什么坏事,还救济过很多人,因为他为人老实,所以又称“二泥巴”,解放后我家被划分为中农,,太祖父的几兄弟就没有他那样幸运了,有的就地正法,有的被划分为地主、富农。父亲是王家的上门女婿,在那个阶级斗争日益复杂的年代,父亲在我家不得不与中农划清界限,因为父亲出身无上光荣的贫农家庭,他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那时太祖父去世,家中还有太祖母,爷爷,婆婆,父亲,母亲,加上姐弟四人,这一大家人虽多,但由于家底不错,爷爷特别勤劳,全家在当时过得让人羡慕。后来爷爷积劳成疾,严重时不得不卧床养病,最后残酷的病魔在爷爷47岁的中年就夺取了他的性命。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全家就靠父亲一人支撑。后来母亲也身患重病,家中缺乏劳力,多年在外的父亲不得不回来操持这个日益衰落的家。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养活全家,忍心卖掉家中祖传下来的一口大仓,还卖掉了爷爷给人做房打墙的夹板。家中劳力少,人口多,似山的重担压于父亲肩头。然而父亲勤扒苦挣,支撑着全家。
在七十年中期,父亲当过生产队副队长。那时家庭虽然困难,但父亲却没有半点私心。那时的人们靠工分吃饭,生产队里正队长管全面,副队长带头生产,他在分工上照顾那些贫困的家庭,而让自己的家人做些吃亏的事。原始的耕种方法,使得生产队里的劳动强度大,生产任务多,人们为了多挣工分,都想做一些划算的劳动,为此,父亲的刚毅和执着的个性难免得罪一些人。其实在父亲心中他永远是一位耿直无私的人。
父亲在他开始步入晚年的时候,到纸厂工作,凭借他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正直品行,担任纸厂的质检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在质检过程中多次拒收别人的小恩小惠,他严把质量关,在年终决算中,他收进的废纸、石灰、稻麦草都有盈余。从不亏损。他退休前,他做过厂里的清洁,管过门房,并多次受到过领导的表彰。{回忆父亲的文章}.
而父亲的节俭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他一生用钱特别谨慎,从不乱花一分钱,这与他生于苦难的岁月有关,他节衣缩食,对吃穿从不讲究。在他晚年,他不幸得了难治之症,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他第一次住院时,让我给他送内衣,我在他的房间里左翻右找,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内衣,而在我的眼前,我看到的是几件年久破乱的秋衣秋裤,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当时大哭了一场,心中真不是滋味。父亲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钱,他常对我们说,他的任务没有完成(祖母健在),不能拖累我们。在他临终前的下午,也就是第二次出院回家时,他预感到自己将走完生命的尽头,望着年迈的祖母像一个小孩子嚎啕大哭,我想他此时想到的是再不能为祖母尽孝了,再不能为祖
母送终了。两次出院都是他都是强行要求的。第二次住院,住了一星期,他怕多用钱执着回家,结果在他出院的当天晚上,就永远地走了,他俭用了一生自己又带走了什么呢?
父亲的火爆脾气令小时候的我们都望而生畏。父亲教育我们的方式也很特别,往往是兄弟中一人犯错其他人都要受罚。这就是他所说的“陪斩”,“陪斩”的方式多数是罚跪,让我们长跪不起,借以思过。他认为,兄弟干祸,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这种不讲情理的“陪斩”,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因为都是小孩子,一人受罚,只惩罚一人,另外一人必在一旁讥笑受罚之人。所以都应得到警戒,以免再犯。我是长子,每次犯错,棍棒也是起先落在我的身上。这就是父亲的“严”了。正是父亲的严管,我们几兄弟在为人处事上从不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以至成人后都遵纪守法、品行优异。而我在我读书的生涯中,又给予家庭中对长子的厚望,特别热爱学习,上学中从未迟到乃至缺课。这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育我做事的认真与严肃。
父亲拉扯着他的四个儿女,在艰难的岁月,一路风尘地走来,直至他步履蹒跚的晚年。因积劳成疾,落下了难治的重症。我记得在别人欺负并看不起我们的时候,他总是叮嘱我们兄弟要争气,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我们四姐妹就是在父亲的反复叮嘱中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各自努力奋斗,成家立业,过上了虽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的生活。父亲做事要光面堂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超过别人,他只有一个女儿,在八十年代初期,姐出嫁时,父亲给姐准备了全副嫁妆,从床桌椅凳,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的。
篇五:《回忆父亲》父亲周祭
今明两天儿子中考,再过两天就是父亲去逝一周年祭日,心情无比沉重,父亲走了,他匆匆地走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在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父亲,父亲临走时那挥之不去的眼神让我怵目惊心,让人肝肠寸断。作为他的女儿,我从他那眼神中读懂了他不忍离开我们,而对生之欲望的强烈。可怕的死神就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假如时光能够逆转,我想为父亲做点什么,试问苍天:“父亲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呢?”
父亲走了,我悲恸不已。他一生勤俭节约,哺育了我们姐妹六人。小时候,父亲最喜爱的人便是我,视我为掌上明珠,常带我外出玩,因为我长得聪明文静,乖巧懂事,笑容甜蜜,其它的姊妹享受不到这个待遇,每当父亲提起那个年代脸上便堆积幸福的笑靥……他出生于1938年那个抗日的年代,造就了他生活中刚毅、执着的个性和勤劳节俭的品德。他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但他酷爱文学,文采不错,经常写些针砭时事的文章来抒发情怀。
追忆父亲生前,他为人诚实友善,生活勤俭节约,对吃穿从不讲究。在他得了难治之症时,还依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从不在我们面前表露出痛苦的神情,现在想来他怎么不痛呢,是怕我们更难受,是怕在我们面前失去威言,作为一位男人他应顶天立地,不能轻易流露伤痛给他所爱的人,他就象一棵松树为了他爱的女人们支撑着这片蓝天……在父亲病入膏盲之时仍然坚持在家治疗,不恳到大医院看病住院,他是怕花消大而拖累我们,当我读懂他心思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跑到医院的停车场内大哭了一场,心中真不是滋味。父亲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钱,在他感觉自己生命即将完结时把我们叫到床前,将积攒多年的积蓄平均分配给我们,并嘱托我们要好好替他照顾好母亲,他不能拖累我们。在他临终前的下午,要求我们将他带出屋外去看看,再看一看他曾经生活几十年的院落、村庄、牌友……带着满意的神情
回家,是的,他想把这世界留住,也想让这世界留住他,第二天清晨就无怨地走了……
父亲生前就是我生命中的依靠,如今父亲走了,我的精神支柱亦坍塌了,心情曾萎蘼不振,无法将自己投入社会,我也曾淡淡地想不去想念,可心却做不到,每当回忆起他,便会黯然泪下,每当节假日回家时,便会触景生情,若大的庭落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我多想还向往常那样坐在你的床边,陪您话家常,为你沏一壶最爱的菊花茶,为你播放您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为您点燃一颗您最爱吸的恒大、黄果树香烟……所有这些只是昔日的片段,留给我无尽的思索与怀念,我真正的依靠亦不付存在!
在与父亲相处生活的记忆中,他总是叮嘱我们要争气,遇事要坚强,让村里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我们就是在父亲的反复叮嘱中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