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教师节抒怀
详细内容
篇一:《七律教师节感怀》
七律.教师节感怀大山中学黄国超
慨叹园丁耕不休,终守果园谱春秋。一生培蕾终无悔,千古流芳后人讴。丹桂飘香丰收季,园里音韵绕高楼。忘却今宵自身节,笑看群芳弄梢头。押韵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的是,词是必须要押韵的。某一首词如何押韵,词谱都有具体规定,如韵脚字的位置。押平声韵还是押仄声韵,要不要换韵等等。都有一定之规。常见的押韵方式有下面几种;
(一)可平可仄。
押平声韵的有(忆江南)(浪淘沙)(一剪梅)等
押仄声韵的有(如梦令)(卜算子)(蝶恋花)等
(二)可疏可密。
密的可以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渔家傲)(一剪梅)等小令一般呀韵较密,风格鲜明。
疏的可以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yu8n疏的一半是中长调,风格沉郁。
(三)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
一韵到底的有(一剪梅)(蝶恋花)(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绝大多数。词的换韵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阕间换韵;
如(清平乐)全首分上下阕,上阕仄韵,下阕平韵。一阕一韵,仄换平韵
(2)阕内换韵;
如(钗头凤),阕内一种仄韵换另一种仄韵,两阕换法一致,全首共用两个韵
(3)阕内阕间都换韵。即阕内换韵,两阕各换各的,全首共用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阕仄换平韵,下阕另外的仄韵换另外的平韵。(减字木兰花)(虞美人)等也是这样。
(4)平仄交错。
阕内平韵和仄韵交错使用。
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具体换法有很多种。
(5)平仄通押
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四)词可叠韵
在词中,有些地方有叠韵和叠句的要求。如(潇湘神)(调笑令)(如梦令)(章台柳)(钗头凤)等,另外有一些地方,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等,可以叠韵,也可以不叠韵。
(五)入声韵独押。有些词牌常常要求押入声韵,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雨霖铃)等
(一)什么叫一韵到底;
一韵到底就是从头到尾,凡是需要押韵的地方,都押同一个韵。一韵到底又包括平声独押,上声和去声独押已及入声独押,三种形式。
看平声独押的规定。常用的有(十六字令)(忆江南)(常相思)(浣溪沙)(诉衷情)(采桑子)阮郎归)(画堂春)(太常引)(少年游)(浪淘沙)(鹧鸪天)(临江仙)(唐多令)(破阵子)(风入松)(最高楼)(水调歌头)(扬州慢)(望海潮)(沁园春)(六州歌头)等
例如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词中的韵脚字(侯),(州),(裘),(秋),(流),(洲)。属于词韵的第十二部平声独押
再举例如姜夔的(鬲溪梅令):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这首词句句都用平声韵脚,除下片第三句的韵脚盈字属词韵第十一部(青梗部)外,其余的七个韵脚字都属于词韵的第六部。在宋人的词中,第六部与第十一部的韵字可以通押。再来看上声和去声独押的有;
常用的有(如梦令)(生查子)(点绛唇)(卜算子)(惜分飞)(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瑞鹤仙)(齐天乐)(永遇乐)(摸鱼儿)(贺新郎)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到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的韵脚字属于词韵的第十二部。(骤),(瘦)属去声,(酒),(否)属上声。{七律教师节抒怀}.
入声独押的有;常见的有(好事近)(忆秦鹅)(满江红)(念奴娇)(桂枝香)(石州慢)等
例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中韵脚字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皆出自词林正韵的第十八部
(二)什么叫换押韵
平仄换押就是在一首词中,或者先用平声韵后换仄声韵,或者先用仄声韵再用平声韵,又或者两头用平声韵,中间用仄声韵,再或者两头用仄声韵中间用平声韵,或者一次,二次。甚至多次换韵
平入换押就是在一首词中,既有平声相押,又有入声相押。
仄入换押就是在一首词中,仄声韵(上声和去声)和入声韵换押如陆游的(钗头凤)
另外由于词韵比较宽泛,所以押韵的方式很多,往往不受格律的约束,我们在创作时,只要照词谱填写就是了。
换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换韵不换部,一种是换韵又换部,
下面来看换韵不换部的平仄换押
例如张孝祥的(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词中的韵脚字,(年),(船),(然),(天)。是平声字,(面)(片)是仄声字,都属于词韵的第七部,前者属于平声韵的先韵,后者属于去声的霰韵,而两者的韵腹和韵尾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
第二种换韵又换部的仄声和入声换押
例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中上片的(手)(酒)(柳)和下片的(旧)(瘦),(透)是仄声,属于词韵的第十二部,上片的(恶),(薄),(索),(错)和下片的(落)(阁),(托),(莫)属词韵的地十六部。两种韵字分别取自不同的韵部。
还有句句都用韵并且多种韵部穿插押韵的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收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用了四个韵,上下片的前两句用仄韵,后两句用平韵,上片的前两句韵脚(了)(少)属词韵的第八部。下片的前两句的韵脚(在)(改),属词韵的第五部,上片后两句的韵脚(风),(中),属词韵的第一部,下片的后两句的韵脚(愁),(流),属词韵的第十二部,你看在这里既有第一部又有第五部,还有第八部和第十二部,这就叫多部穿插用韵。
第三什么叫叠韵
例如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是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第四一首词中的韵脚,有时用相同的字
这种情况在古体诗中很少见,在近体诗中更是不允许,而词中却有,而且读来不绝重复和累赘
例如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上片第一句和第三句韵脚都是处字,正因为有第一句(春归何处),才有了第三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先后照应,有机结合,恰恰是重复到了好处。
第五词中用同一字做韵脚,通贯全词
作这一类的词,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所有押韵的字全是同一个字,很可能让读者读的时候觉得重复,乏味。所以一般人不敢做这种尝试
例如蒋捷的(声声慢)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珮,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灼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这首词通片用声字押韵,通过种种声,写尽离人伤感,充满生活情趣,又表现了高超的文字技巧。
第六词中押韵
词中押韵指在句子中间用韵的,也称句中韵,古人称暗韵,就是说在句子的某一字处略作停顿,以适用节拍,这个字用韵,则更动听。
例如苏轼的(满庭芳)过片第二字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在这一段中,(量)和(妨)相押
再看周邦彦的(霜叶飞)
露迷衰草疏星挂,凉蝉低下林表。在这一段中(草)和(表)押韵
从以上的介绍,可见词的押韵远比诗要灵活,也更复杂,不同的词牌,就有不同的押韵的要求。就是同一词牌,不同的人使用也可能有变通的情况。
以上部分内容引自周嘉惠老师的(唐诗宋词通论)一书。
篇二:《【七律二首】写在教师节》1.
遥望西南酹一卮,红尘何处觅吾师?肥头后继成桃李,瘦骨先生卧土泥。悔过肝肠无计补,衔环天壤奈何迟。捶胸扼腕嚎啕罢,梦里重逢信有期。2.
秋到人间几旦夕,流光逝水揽何及?张扬何处夸成果,困惑无由诉问题。往日音容真栩栩,今生教诲更依依。愚徒亦作风霜色,盼赴程门为解颐!
篇三:《七律献给教师的歌》七律.献给教师的歌
大山中学黄国超
微光闪烁影依稀,睡眼朦胧事愿违。杏台三尺育新苗,桃李满园报春晖。泛舟书海心荡漾,笑傲红尘振臂挥。方塘洒汗昼不闲,伏案批阅夜未归。
辛卯年教师节之夜
篇四:《教师节诗歌3首》教师节诗歌3首
教师节诗歌3首
七律诗:教师节有感
导读:这是一首教师节有感的七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教师职业的依恋,就算是蜡炬成灰,春蚕到死也无悔,因为看到自己种下的树苗终于开花结果了,曾经的学生已一个个已成大器,心中无比自豪。{七律教师节抒怀}.
离别杏坛约数年,
每至池园久流连。
海树增高春寂寂,
江花遍地果珊珊。
/
成灰蜡泪李商隐,
到死春蚕屈平原。
堪喜学生成大器,
悠然梦里执教鞭。
教师节诗歌:《善教》
您用善意的诱饵
垂钓。钓起迷魂阵里的学子围绕您精彩地游游览知识的后花园/您以鸣蝉一般的激情唤醒一只只可爱的“笨蛋”在学海炼成坚强的战士/您唱学生的歌学生说您的话师生在同一战线迎接东方欲晓用智慧跑步,用想象编织美,脱离低级趣味教师节诗歌:《育人》
吃下阳光,制造丰富的氧气养育学生瘦小的精神/您慧眼识珠把一棵棵荒地上的野草移植花盆,长出漂亮的红花苞/世界是万花筒岁岁月月地旋转您害怕“冲动们”迷失踪影就站岗路口,千万叮咛
篇五:《七律元旦抒怀》七律元旦抒怀身离宦场惬意姿,
教坛乐境别酬卮。
古籍堪补线装散,{七律教师节抒怀}.
胜景何嫌笺信迟,
楼前束装趋鹜耻,
笼中鸟舌对风嗤。
榭旁丘壑流连处,
好与万物共长诗。
篇六:《七律.园丁颂》七律·园丁颂
徐忠发
勤奋好学知识高,
军校作风施严教,
品行素质承文明,
德修世范为师表;
标准文化双基牢,
园丁精心育新苗,
培养后代任道远,
桃李天下汗水浇。
——为临朐东城上庄联小教师团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而作《园丁颂》七律诗一首於辛卯年教师节前夕。
篇七:《七律诗》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短篇>>诗词古韵>>七律诗一组
七律诗一组
作者:谷中兰
游戏积分:2000000防御:无破坏:无阅读:10600发表时间:2011-01-1908:54:52
七律•题图
淡淡轻烟笼碧池,双娇短棹胜莲姿。
波心荡去千重虑,玉手拈来几许思。
醉意三分无藕问,痴情一片有谁知。
轻轻露濯凡尘事,信口吟哦菡萏诗。
七律•红枫
一寸春光绮梦轻,红尘俗事莫分明。
蒙蒙细雨敲枝醉,飒飒金风问叶情。
惯看流莺鸣柳色,初闻游客赞扬声。
生来不识铅华物,秀色全凭露染成。
七律•红尘淡看笑人生
红尘淡看笑人生,送暑迎寒步履轻。
柳瘦菊残秋自惹,名虚利浅岁无争。
葳蕤醉眼三春景,坦荡盈怀一碧泓。
仿宋模唐诗伴酒,调宫弄羽侧琴声。
七律•中秋赋(新韵)
玉兔当空照紫薇,菊台赏月沁心扉。
抚琴兴雅诗千首,把盏情深韵满杯。
塞北瓜鲜逢桂艳,江南果翠恰鱼肥。
尽贪盛世温馨景,花好月圆焉忍归。
七律•追思亲娘
老母平生坎坷多,追思往事泪成河。
三更引线陪愚女,午日磨镰莳秀禾。
苦守寒门仍夙秉,辛劳累月独奔波。
待人接物求和善,亮节风高梓里歌
七律•玉树折魂
汶川伤创未扶平,玉树惊魂奏肃筝。
地裂天崩民哭泣,山悲水恸党怜情。
三军救难丢饥渴,万众扶危送米羹。
华夏同心危难渡,释哀重建慰苍生。
七律•忆乌兰夫上将
乌老功高盖世奇,投身革命少年时。
两蒙分裂争新主①,一统风云稳塞陲。
总队三师驱日寇,沪孤千计育归绥②。
满腔热血倾华夏,桑梓平居有所思。
注:①两蒙,指当时内蒙古东蒙.西蒙百年的分裂局面。
②千计,指上海三千孤儿;归绥,即呼和浩特,泛指内蒙古。
七律•雪梅{七律教师节抒怀}.
洗妆不做铅华魇,竹外疏疏雪几枝。
玉骨香魂湘女色,柔肌淡粉汉宫姿。
笛飞一曲千般韵,笔落三章万首诗。
冷袖寒天春梦晓,冰溶幽素泪情痴。
七律•雪梅(新韵){七律教师节抒怀}.
脉脉花疏散逸纯,凌寒浴雪洗清魂。纤琼皎皎冰肌润,层绿莪莪玉骨馨。冷艳绝尘多雅韵,孤标傲世少知音。荒寒异梦芳丛里,玉瘦春残素泪新。
七律•惜春(新韵)
皎月高悬泻雅轩,惜春静坐小亭边。苔痕短绿多惆怅,树影长缁少逸闲。紫燕临枝馨语吵,鶗鴂远岫厌声喧。东风尽戏酴醾雪,玉漏花伤坠锦帘。
七律•迎春(新韵)
冷雾冰花吻早春,丰年始兆喜飞频。千枝雪柳金牛送,万朵红梅福虎临。国泰民安享盛世,家和人兴醉天伦。敲屏索句闲吟对,把盏陶琴韵律新。
七律•新年抒怀
玉兔东升气象嘉,珍馐古舍话桑麻。红梅破玉凌寒笑,雪柳扬纱沐煦华。剪绿裁红沽美酒,清瓷洁室品名茶。烟开异彩云天外,索性临窗赋紫霞
篇八:《七律两首》七律两首
何春奇
连日来,北方中原地区普降瑞雪,亲朋好友微信、QQ第一时间相告,余客居蜀地,闻之,欣喜之余,深感祖国疆域之辽阔、南北景象幻化之神奇!故赋诗两首抒怀。
闻中原降雪有感
天降祥瑞当空舞,
地展银毯迎新福。
怎奈冰辙路难行,
四方援手险途除。
壬未年元坝冬夜抒怀
窗含南山竹影横,
纱透玉盘一地明。
鸿雁在天鱼在水,
莫笑红笺寄东风。
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