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的诗
详细内容
篇一:《诗词推荐;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一、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进士出身,是苏轼门下弟子,工于词章,母亲更是官宦人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因而家中藏书丰富,文学氛围深厚。自幼易安便处于这样的书卷墨香中,加上家境颇优,少时更是多随家人游山玩水,性情的陶冶为其词作的成就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底子。少女时期的易安天性纯朴,词作中更是透着娇俏女子的活泼潇洒,呈现一派清新淡然的雅风。让人读来,不禁心头愉悦,宁静致远。十八岁的易安,褪去了少时的稚气,揣着小鹿乱撞的怦然心动,嫁给了同样善于诗词的赵明诚。婚后两人如鸳鸯般的深情蜜意,为其词作洒下缠绵真切的情思。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还有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字里行间,轻吟浅唱着一位闺中少妇对在外当官丈夫的离别相思之情,真挚细腻,委婉动人。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这首叙写离别情愁的千古名篇《一剪梅》
二、诗词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三、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取前三字为调名,又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蕈秋”句,故又名《玉蕈秋》
四、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
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
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的南宋初年。有
人给李清照总结了人生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
石丢失、晚年无子。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故“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说,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有一首词是吟咏桂花的,我在这里把它看作是李清照一生的缩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鹧鸪天》
李清照终年七十三岁。据说在李清照诞辰九百年时,她的名字被命名为月球上的一组环形山的名字。李清照和明月同辉,永远辉映在清朗的天空,把洁白如银的清光洒向人间!
篇二:《诗词欣赏——一剪梅》诗词欣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一剪梅的诗}.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
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
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
篇三:《一剪梅组诗》一剪梅一组兼和梅香姐
詞/昨夜落花
一
花葉娉婷笑語稠,一念溫柔,幾度回眸。秋光翦翦任悠悠。詩亦風流,人亦風流。相思重重夢不休,心許芳洲,與你同舟。三生有幸遇良儔,醒也優遊,醉也優游。
二
心雨飄飄任爾柔,朝也凝眸,暮也凝眸。芳箋舒展筆難收,詞為君留,詩為君留。長說情緣似水流,真自心頭,摯自心頭。閒庭信步看雲浮,春月無憂,秋月無憂。
三
新月彎彎風雨樓,眉上溫柔,心上溫柔。花田四季種無憂,淡了清愁,別了清愁。多少情懷夢底留,誰解琴悠,誰共琴悠。虹橋執手憶金甌,水榭雲浮,蘭榭雲浮。
四獨木橋體
葉落瑤階寂寞秋。蝶也悲秋,柳也悲秋。輕霜滴盡冷清秋,獨愛初秋,獨醉
初秋。
昨夜橫簫欲挽秋,心字裁秋,情字裁秋。情思百結鎖今秋,月上含秋,月下
含秋。
一剪梅一组
词/清露风荷
一
一剪梅·秋游
篱落轻寒玉萼柔,相对凝眸,含笑凝眸。红香一朵手中揉,林畔优游,花下优游。逝水时光任去留,醒也无忧,醉也无忧。天凉只赞好清秋,情满西楼,月满西楼。
二
一剪梅·赠花姐
拾翠挼红忆蓼洲,诗赋相酬,笑语相酬。拼词觅句对难休,暖在心头,乐在心头。来往博园思绪悠,晴也同舟,雨也同舟。万千钦慕聚成愁,友谊长留,情意长留。
三
一剪梅·忆远
新月晶帘挂玉钩,柳动离忧,笛弄离忧。依栏望远尽成秋,心系兰舟,梦上兰舟。渺渺鱼音泪难收,忍道休休,却道休休。回文织就寄谁留?灯下无俦,对影成俦。
四
一剪梅·独木桥体
红叶翩飞又一秋,菊绽知秋,桐老知秋。芸窗风透雁啼秋,霜白凝秋,露重凝秋。满目飘零尽是秋,诗寄清秋,词写清秋。一庭烟雨锁寒秋,玉笛横秋,心蓦成秋。
一剪梅(和落花姐姐)
文/紫陌轻岚{一剪梅的诗}.
一{一剪梅的诗}.
犹记云窗燕语稠,几许温柔,怎忍回眸。满怀情愫任悠悠,岁月如流,落笔风流。风雨盈窗又冷秋,怕上层楼,却上层楼。霜轻雾重恨休休,寂寞沙洲,望尽归舟。
二
岁月无声似水流,情也难留,梦也难留。菊杯凉透饮清愁,独自凝眸,枉自凝眸。一曲离歌绕指柔,谁解心囚,谁释心囚。此生祈盼遇良儔,赐我无忧,伴我优悠。
三
夜寂无眠独倚楼,月洒清幽,叶染霜秋。琵琶弦上诉情柔,词也悠悠,韵也悠悠。蕉下清欢袖底留,谁种离愁,谁送离愁。黛眉微敛泪盈眸,风又飕飕,虫又啾啾。{一剪梅的诗}.{一剪梅的诗}.{一剪梅的诗}.
四独木桥体
风雨潇潇满目秋,书写清秋,墨洒清秋。梧桐寂寞染霜秋,情也含秋,梦也含秋。孤雁声声问素秋,谁暖今秋,谁伴来秋。黄花淡酒对残秋,眉上心秋,眉下心秋。
原玉欣賞
一
一剪梅中秋念远
词/梅香飘雪
薄雾轻寒月色柔,不忍凝眸,却又凝眸。相思难禁泪难收,诗为谁留,情为谁留?缘聚缘离恨难休,悲也中秋,欢也中秋。梧桐卷起万千愁,莫上西楼,还上西楼。
二
一剪梅中秋寄月
词/梅香飘雪
霜满清秋月满楼,帘卷西窗,多少回眸。轻寒怎解女儿忧,对影成双,寂寞心头。香漫婵娟空梦幽,几许缠绵,几许离愁。举杯望月伴风悠,和泪成殇,泣泪难收。
三
一剪梅風雨同舟
词/梅香飘雪
点点残花逐水流,别了清愁,聚了浓愁。依依缱绻梦难休,心落寒秋,叶落清秋。
遥望冰蟾风满楼,圆也难留,缺也难留。瑶池舞韵共双游,风也同舟,雨也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