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描写人物的作文>人的极限

人的极限

详细内容

篇一:《不可思议的12个人体极限》

不可思议的12个人体极限

2015年05月29日06:045月26日,是联合国提议的"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人类渴望和追求极限,不断地创下一个又一个超越极限的记录,创造了许多令人惊讶的奇迹。那么,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够承受的终极极限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类追求最高极限的12个奥秘。

1、人不吃不喝能活多久?没有食物或水,人能生存多久?对于体重正常的健康成人来说,其能量的摄入量应与其能量消耗量相

等,既应处于能量平衡状态。而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身体中血液会越来越黏稠,循环变得困难,血压降低,心率快速增加。在严格断水的情况下,人很难挺过3天。如果有水,即使没有食品,生存时间也有可能超过7天。

2、人类能承受的低温极限是多少?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都是在37℃左右,外界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就能引起体温下降。核心体温降低2摄氏度,就会导致体温过低:失去知觉、心跳失常。核心体温达到24摄氏度时,心跳则会停止。不过,安娜·巴根霍姆的体温曾降到13.7℃仍活着,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低体温纪录。理论上的人类体温最低极限是0℃,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组织会结冰,体内的细胞则会被摧毁。

3、人能够承受多大的噪音?125分贝的声音,已经会让人感到头痛。在正常状态下,人类能够忍受的声音约为160分贝。一旦听到的声音超过这个数字,有些人的耳膜可能会因此破裂。声音过大会对人的内部器官造成损伤。试验表明,噪声超过115分贝(如飞机发动时)大脑皮层的功能便严重衰退,达到165分贝时动物死亡,人类的承受力不能超过175分贝。

4、人类最多能够举起多大的重量?

人类的力量取决于肌肉,对肌肉的有效控制使举重运动员获得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肌肉潜能。世界硬举纪录由英国人安迪·博尔顿创造,他将457.5千克的重物从地面提到大腿部位。过顶举重纪录则为263.5千克。人类举重已经接近所能达到的极限。人体拥有天然的抑制机制,能保护身体因所举重量过重受到损伤。举重运动员经过训练懂得如何抑制这些机制。遗传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四肢短小的人力量更大,一些人的肌肉纤维数量也要超过其他人。

5、人类的速度极限是多少?

还记得2008年奥运会100冠军博尔特吗?他创造了人体最快的速度--百米9.48秒。人类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速度极限呢?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指出,速度依赖于人体强健的肌肉和修长的四肢,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每提高一秒钟速度,都会增加一定的能量消耗。速度与能量消耗的比值是有限的,这一极限可能是百米9.48秒。

6、人类大脑连续工作的极限时间是多久?

大脑工作多久就一定需要休息?人的专注度最多能持续12小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系统学家戴维·丁格斯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反应会越来越迟钝,大脑某些部位的活动也慢慢减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2小时,时间越长,注意力降低越多。

7、人类大脑能记住多少东西?

《最强大脑》里5分钟记忆500多个数字的超级记忆受到不少人的艳羡,一时间人人都想拥有"最强大脑",经过测算,成年人

篇二:《突破人类寿命极限》

突破人类寿命极限

人是长寿的动物

或许你有点奇怪,人的生命旅程在无垠的宇宙面前实在短暂得如白驹过隙,怎么称得上长寿?可是要是你注意到人类是哺乳动物的一种,那么一比较恐怕你也得承认人类可以算是矮子里面的高个子了。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哺乳动物的寿命长短和他们的体重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身体越大,寿命越长,反之亦然。我们知道大象的寿命比马长,马的寿命比狗长,狗的寿命又比兔长,兔的寿命又比鼠长。虽然这个规则不是对所有哺乳动物有效,但确实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原来个体小的动物并非“省油的灯”。为了维持生命,在同样的体温下家鼠每千克体重耗费的氧气要比大象多得多。高速的新陈代谢过程带来的是相对多的自由基等引起衰老的副产品,所以小个子动物寿命相对短也就不足为奇了。(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的高度活跃的小分子和原子,很容易和其他分子或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细胞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它的产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反应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它也是一些重要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必要物质。)

人类却是一个例外。按照体重与寿命关系可以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5~20年,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原因很简单,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动物,从远古时起就懂得生火取暖,穴居建屋,制衣蔽体,惬意的住宅、各种质料的服装以及现代的空调等实际取代了早已退化的毛发功能,大大改变了处于自然动物状态的单位能耗规则。

在哺乳动物中,灵长类动物在同体重动物中寿命普遍要长。罗猴(猴子的一种,分布于中国、缅甸、尼泊尔、印度北部等地)与猫的体重相当,寿命却是后者的1.4倍;黑猩{人的极限}.

猩的体重比马小,寿命却和其差不多;人类和黑猩猩、大猩猩体重差不多,寿命却是它们的两倍。据此人们很快想到寿命和大脑容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用进化论解释就是:脑容量大就更聪明,显然是一种生存优势。脑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体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的死亡。中老年人每天虽然有近十万个脑细胞死亡,但人的一生中仅启用脑细胞总数的1/4。若能长期坚持勤于用脑,脑神经根还会萌发出更多的新生脑细胞,而且这些脑细胞会变得更加粗壮、树突更丰满,其脑部血管会始终处于舒张状态,给大脑带来更多的营养和氧气。强有力的大脑也能更准确更协调地指挥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人也因而获得健康长寿。

人类的长寿看起来很大程度上与大脑发达有关。为了发育出相应复杂的大脑,哺乳期、生长发育期也必然相应的拉长了。结合实际的寿命记录,人们得出了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的结论。人的生长期长达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从微观角度看,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为2.4年,而细胞分裂极限是40-60次,平均为50次,因而人的自然寿命约为120岁。这两种推算基本衔接得起来。

突破极限的曙光

确实,可信的记载表明人类到现在为止寿命还没有超过123岁。生老病死,一直是人类痛苦的根源,长生不老是人们从来就有的梦想。能够达到人类预期寿命范围的百岁老人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属于稀有动物,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的平均寿命本世纪不会超过85岁。从个体来讲,人们更关心自己可以活多少岁?120岁左右就是人们生命不可突破的极限吗?

(资料:人类的长寿冠军、有确证出生和死亡记载的法国妇女让娜·路易斯·卡曼

(1875.8.21-1997.8.4)一共活了122岁164天。2002年1月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列为世界最长寿男人的中愿寺雄吉今年(2003年)9月28日在福冈县家中去世,享年114岁。而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住在日本的九州岛的本乡门真9月早些时候刚刚度过116岁生日。)

如果说现在没有细胞和基因控制技术和纳米技术,那么我们的回答只能是无奈的肯定。但是现在这两样具有彻底革命意义的新技术已经在显示强大的改变自然世界的威力了,答案就不再一致了。

乐观的技术主义者认为,通过越来越发达的纳米技术转变基因结构,以此来延长细胞生命是完全可行的。由于决定我们疾病、老化等情况的是基因,因此如果一方面我们能不断的发现致病、致老的基因,另一方面努力找出抗衰老的因素,改变前者,利用后者,老死的自然规律不就可以被人类战胜了吗?就像20世纪通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以及营养问题从而使上个世纪人类平均寿命比19世纪大幅提高一样,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必将让我们再度实现一次壮观的生命长度飞跃,而且这一次更具有根本的革命意义。

有不少科学家就支持这种观点,并且似乎证据和条件正在变得充分。现在已经发现了细胞的染色体(DNA,即基因)顶端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物质,它如同一顶高帽子戴在染色体的头顶上,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当端粒最后短到无法再缩短时,细胞的寿命也就到头了。如果对端粒酶来个“时序倒转”,细胞不久长生不灭了吗?在克隆牛身上还真出现了这种现象——它不但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其细胞甚至比初生小牛的还要年轻;使用纳米技术,老鼠的脑细胞寿命被延长了3-4倍(我们知道大脑使人体衰老的主要标志);使用转基因技术,把具有维持细胞分裂功能的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植入从人的脐带血管分离出来的血管内皮细胞,结果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次数从65次增加到200次以上,突破了著名的“海弗里克极限”(即细胞分裂次数极限为40-60次);今年4月份,人类基因序列组图全部绘制完成了,人类在探索自身的征程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透过新技术带来的曙光,有不少人更是设想,人类的寿命将失去上限,人可以活500岁、1000岁。

衰老,永远的必然?

面对乐观者的强烈兴奋,冷静的保守人士还是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一位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让生命达到180岁,就像试着乘飞船去冥王星般困难。

保守人士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理由对人类寿命无限延长持谨慎态度。如果说乐观人士只着眼于新技术的可能性,那么保守人士更看重新技术的可行性和生命伦理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三点:

首先,生命运动的复杂性使对人体全盘改造几乎没有可能性。人的生命绝不是简单的细胞分裂,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寿命长短在于多基因的复合调控。所谓的复合调控,表明了衰老和长寿是多基因、多层面和多途径的复合原因在起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是无比复杂联系着的整体,很难保证用基因改变了这里而另一个地方还能如我们所愿在运转。自然的基因突变仍然是让我们听起来感到不祥的字眼。转基因作物已经大大改良了品质,但是没有科学家能保证它们并不存在副作用。除了从人体系统本身考虑,我们生活着的环境大系统更是在人力控制之外。德国人口学家就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由生活环境而非先天基因因素决定的。让这两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保持人为协调无疑更加难上加难。

其次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生命体内永远存在着新陈代谢运动,生命是矛盾运动的平衡体。把衰老基因和长寿基因当作一对矛盾,如果一方不存在了,那么相对立的另一方也不存在了,所以消灭一切衰老基因是不现实的。生物学上的多样性法则或者更加具有说服力。那就是,哪怕是让个体生命的所有基因完美无缺,也并不是生命延续的最好方式。生命繁殖有两种模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生物界,各种物种普遍采取了后者。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后者的有性繁殖使优势基因互补成为可能,也更容易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进化。不但要让遗传信息多样化,母体也要多样化,而很明显,基因技术的目标如果不是定位于治疗疾病而是选择所谓“最优”的话,那么将使人类处于一种一成不变、原地踏步的状态——这对一个物种是极其危险的,正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王后对爱丽丝说的:“为了停留在原地,要拼命奔跑。”

(这就是著名的“红王后假说”:这个假设指出,一个物种的进化,能够导致另一个物种的灭绝,后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也必须相应地不断进化。)

接下来就是生命伦理问题,为了长寿人体成为一架不断需要进行基因修正的机器,生老病死的痛苦没有了,健康有什么意义呢?下一代、再下一代的生存空间呢?……

话说回来,当前,在基因序列组图完成后进行的功能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得到一个先天健康的身体,而后天的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治疗得以痊愈。这其实是对病变细胞按照正常细胞进行的修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细胞分裂的极限仍然是40-60次,之后便发生分解,衰老和死亡。基因技术似乎还只是要使人类能够逼近极限寿命,并不拒绝正常的衰老。考虑到上述其他复杂因素,那么即使技术实现了对基因的彻底改造,长生不老的人出现了,理智的人类还是会像对待克隆人一样,郑重的选择不采用这个技术,让自己自然的老去。“回归自然”或许将是那时世界为此提出的口号吧。

挑战不会结束

人类曾经主要依靠自己不断发达的大脑(智慧),打破了动物自然寿命的规律,让自己在哺乳动物中显出一定的长寿优势。现在尖端的生物技术更进一步,使我们不断挑战生命的极限,让我们向生命的尽头走得更远。

篇三:《人生话题:极限(2013.11.16)》

人生话题:极限

1.极限运动充满刺激和危险

2.人要有挑战极限的精神

3.向极限挑战需要勇气

4.挑战极限不可避免地会有牺牲

5.挑战极限的道路充满艰辛

6.挑战极限应建立在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之上

7.人类就是在不断向极限的冲刺中前进的

8.不断向极限挑战才会不断突破自己

9.追求完美也是向极限挑战

1.更快、更高、更强。——奥运口号

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4.人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做世界的极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5.人能爬到至高的顶点,却不能长久居住在那里。——萧伯纳

6.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

7.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朽。——高尔基

8.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

9.单调的攀登动作会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顶峰。——(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

10.人对自然的追求与认识的极致,必然把人引到神那里。——爱因斯坦

11.无限不是实在的实体,无限是潜在于思维中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2.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谚语

1.极限运动——人类向自身极限的挑战

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

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身体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2.唐师曾的经历——突破生命的极限

他曾深入到可可西里探险,他曾穿越撒哈拉沙漠,他曾只身一人到伊拉克采访海湾战争,以色列飞机曾追过他50公里,埃及恐怖分子曾袭击过他,这就是唐师曾。他的传奇经历让许多同行和圈外人士羡慕和折服。

他不仅是个著名的摄影记者,还是个畅销书作家,他用多年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我在美国当农民》等书,最近他又写了新书《我第三个愿望——生个好儿子》。

在海湾遭到过核辐射使他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然而,他并没有待在家里,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到抗洪第一线、火灾现场采访,骚乱、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他用照片向全国、全世界介绍了他的所见所闻。他说因为他的脚不好,所以喜欢车。他经常开着他的雪佛莱车采访,曾经在无后援的情况下,从北京开到喜马拉雅山珠峰大本营。只有看了他拍的照片,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他去过了多少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危险。

3.“挑战者号”失事——挑战极限难免牺牲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2秒钟之后在1.5万米高空突然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飞机在顷刻之间炸成一团红白色火雾,飞机的残骸碎片在一小时内散落到距发射中心9公里的大西洋洋面。

超越是人的本性。极限,对探索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的人类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最震撼人心的挑战就是在1991年,美国“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在几万米高空解体后用浓烟拉出的一个大大的、跳跃的“人”字,那是人类写在天空上的挑战极限的宣言。

5.冲出亚马逊——挑战极限的艰辛

曾经有这样一种刑罚:如果一个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那么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死刑;二,被直升机送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上空,放下去挑战生存极限。

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拥有形形色色的毒草、毒虫、猛兽,甚至是可怕的食人部落。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应邀参加。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中,接受了生存与死亡的考验、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心理与生理的抗争,其残酷与痛苦超乎想像,然而,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的忠诚,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人的极限}.

当扈华国和王亚林降下五星红旗,准备告别回国时,委方校长却重新将五星红旗升上旗杆,他告诉中国特种兵,已征得中国驻委使馆同意,学校决定把这面中国国旗永久珍藏。

6.横跨南极大陆的中国人——为了祖国挑战极限

秦大河:“我希望我的脚印能够印遍整个地球。”

1989年7月28日,秦大河代表中国,同美、法、苏、英、日5国的5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出发,开始了徒步征服南极的壮举。

谁也不知道,他们出发之前,在美国一个名叫伊利的小镇,秦大河不仅接受了两个月的强化训练,拔掉了10颗牙齿,还签下了一份生死文书。上面写着:“如果因为探险而死亡,考察队仅按国际民航的规定付与赔偿费,不负任何其他责任”,“如果你因为参加横穿南极活动而丢失身体的某个部位,赔偿不得超过这个赔偿费用的10%”,“如果你受伤,不能参加横穿南极活动,考察队只负责将你抢救以后送回你的国家,不负担任何医疗费用”,等等。

然而,这一切并未吓倒秦大河。考察队员秦大河肩负着探险和科学考察的重任,负荷最重。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在行进中学会了滑雪;他以坚强的毅力,在一天疲劳的探险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研究工作;当探险队被迫轻装前进时,秦大河把所有的衣服都精简了,而将雪样保存下来??

历程5986公里,历时220天,1990年3月3日,考察队胜利到达终点——前苏联和平站。秦大河作为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之一,成为徒步横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

7.巴尔扎克的手杖——挑战极限需要勇气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过,狼狈过。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像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8.最完美女人的样子——美的极限不存在

什么样的女人才算完美无缺?日前欧洲国家在瑞士洛桑举行了一次“最完美的女性”研讨会议,与会者专门就“最完美的女性”这一令人迷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逐一比较鉴别,

最后公布的结果是,最完美的女性应当具有: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

所有这些还不够,完美的女性还应具有德国夫人的管家本领、美国女人的时髦装束、法国女人的精湛厨艺、中国女性的醉人温柔??然而,这一切绝不可能集中于一人之身。因此,与会者达成共同的结论:真正完美无瑕的女人根本不存在,以上“最完美的女人”只不过是人们心目中的虚幻形象和模样,美的极限也许是不存在的。

10.跳蚤的故事

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如果再增加一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来了。但是当你把一盏酒精灯拿到杯底,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蹦”地一下跳出去。正如兵法上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极限,就会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12.一英里赛跑

一英里赛跑,当第一个职业运动员跑出4分钟的成绩后,全世界所有运动专家、生理学家都断言:一英里跑4分钟是人类极限,不可能有人突破。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练,用并不复杂的方法,最先帮一位业余运动员突破了这个极限。他只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他把一英里分成8等份,根据选手体能,计算出通过每等份应该用的时间。然后在每个等份处都有一个小教练掐秒,报告给运动员:“太快了,悠着点儿!”“慢了,该加油冲了!”有意思的是,这个最早突破“极限”的人竟然是个医学院学生!显然,问题不在于选手运动能力高低,而在于我们能否突破我们心中的极限。

13.保持生命的弹性

当格林走上百米起点时,人们期待着神话中的记录再被打破;当39岁的乔丹宣布复出时,人们带着担心期待着乔丹再次一飞冲天;当“蜘蛛人”在大风中徒手攀爬金茂大厦光滑如镜的外立面时,仰头静观的人们心跳加速;当蹦极的人们从空中跃下再弹起时,一阵晕眩无限刺激油然而生。体育运动不断冲刺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当我们目睹拳王阿里颤抖的双手,当我们心碎于桑兰那牵动亿万人心的一跳,当全世界车手惊心于塞纳辉煌短暂的一生,当我们忧心于罗纳尔多那脆弱的膝盖,静心反思,挑战极限,难道意味着必须失去健康、生命?也许正像弹簧,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也许就要断裂。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而在另外很多的场合,我们也许又要学会适可而止,保持生命的弹性。超越是人的本性,向极限挑战,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冲动。极限是我们的梦想,对探索永不止步、征服欲从不满足的人类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但是,向极限的挑战应该建立在对人类自身能力的深刻认识之上,应该是建立在对我们自身的保护之上的。因为只有我们认识了解了我们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挑战我们自身的极限。

14.变味的极限运动

眼下的许多极限挑战,远离了极限运动的初衷,变了味道。一些极限挑战活动大都离不了这四步曲:炒作打头炮,广告不可少,观众赚门票,赞助全都要,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极限挑战活动将收益放在了首位。挑战极限本来是件很壮丽的事情,变可歌可泣为可叹可悲是因为它被穿上了铜臭的外套。当利润凌驾一切时,生命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在票房、转播机位、广告牌位等一长串链条上,选手的保护、生命的安全也被放到了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而悲剧也不再是极限的悲剧,而是物欲的悲剧了。

篇四:《人类身体的极限到底有多大》

人类身体的极限到底有多大?一个人可以忍受多低的体温?人可以跑得多快?英国广播公司《焦点》杂志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研究,试图发现人体极限所在。人类可以忍受多低的体温?

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会稍微超出37摄氏度。一旦体温降到36摄氏度,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削弱;降到35摄氏度走路会觉得困难;降到33摄氏度的时候,你会失去理智;30摄氏度的时候,人们则会失去知觉。而体温降到20摄氏度,人的心脏将停止跳动。不过儿童忍受低体温的能力更强一些,因为孩子器官的复原能力更强。理论上的人类体温最低极限是零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组织会结冰,体内的细胞则会被摧毁。

理论极限:0摄氏度

目前纪录:16摄氏度

2001年,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下存活。当时她的心脏一度停跳两个小时,体温只有16摄氏度。

人能承受多大的失血量?

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液大约在3.8到5.6升之间。人体内迅速失去15%的血量不会立刻让你觉得不适,但一旦超过这个标准,你的脉搏就会加速跳动,你可能会觉得晕眩发冷。若是失去40%的血量,这将影响血液流回心室,从而使人出现心动过速的症状。

理论极限:1.9到2.8升,约占人体血液总量50%

目前纪录:约占人体血液总量75%

1987年,一名癌症病人被发现体内只有0.9升的血液,不过她的血液是在几个星期内慢慢流失的。

人可以吃下多辣的咖喱?

咖喱和辣椒中的活跃成分是辣椒素。辣椒素越多,咖喱就越辣。虽然辣椒素不会直接对人类造成化学烧伤或是其他组织破坏,但它对人类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相当于过敏性反应。除了觉得疼痛,你的眼睛、鼻子都会不自觉地流出液体,一些人甚至会出现身体痉挛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你身体健康,没有得过心脏病或者哮喘,吞下一匙纯辣椒素没有问题,但接下来几个小时休想再吃下任何东西。

理论极限:5克辣椒素

目前纪录:0.1克

2005年,布莱尔·拉扎尔从辣椒里提炼出500克辣椒素来做调料。他只尝了一小颗就说:“我的舌头好像被铁锤敲到了。”

人类可以同时玩转几个球?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同时在手中抛接11个或者12个球,没有人可以同时应付13个球。问题在于球越多,你手动得也要越快。有人在1997年做过一项实验,当时工作人员在一些世界上最出色的魔术师手上装了一些加速器,有的魔术师最终做到可以同时抛接16个球,但每个球要扔到同样高度,落在同一个位置。

人类最快可以跑多快?

这个问题远比它听起来复杂。目前世界百米纪录是由牙买加人阿沙法·鲍威尔在去年创造的,他跑100米花了9.74秒。这意味着他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6.96公里,不过由于他是在静止状态开跑的,这意味着其中还包括了他加速的时间。参加200米赛跑的选手在跑第二个100米时速度会比第一个100米快,这是因为他们当时已经达到了全速。

运动员向前跑的动力大部分是由股四头肌提供的,它们通过四头肌腱与膝盖连接。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表明,百米速度若是超过9.6秒,其中需要的力量足以造成四头肌腱和膝盖连接点撕裂。有鉴于此,人类跑100米的最快速度应该是每小时37.5公里。再考虑到人一般在跑到80米的时候达到全速,因此人类最快的速度应该是每秒11.96米,这相当于每小时跑43.06公里。

理论极限:每小时43.06公里

目前纪录:每小时42.52公里

牙买加运动员阿沙法·鲍威尔去年创造的(不包括起跑加速,只算最快部分)。人类可以忍受多大的噪音?

当声音达到125分贝时,它已经开始让人觉得头疼。人类能够安全承受的声音是160分贝,一旦超过这个数字,你的耳膜可能已经破裂。

但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从理论上说,它的强度几乎不存在极限。人类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声音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的声音,当时在160公里外测到为180分贝。

声音过大会对人的内部器官造成损伤。如果人在20公里的范围内听到200分贝的声音,压力波会损害他的肺部,导致外部空气进入血流,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理论极限:200分贝

目前纪录:175分贝

美国研制的T-429战术爆炸震晕手榴弹。它在距离2米的地方会产生175分贝的声响。

人可以忍受多强的电击?

在执行传统电刑时,犯人的心脏因出现心室纤维颤动而停止跳动。人类会对1毫安培的电流有反应,200毫安培的电流则足以致命。根据欧姆定律,再考虑到人类皮肤的电阻范围,对人类构成生命威胁的电压范围应该在200伏到2万伏之间。对于一颗400克重的心脏(这是一颗健康心脏的体重最高极限)而言,2.7万伏的电压足以致命。{人的极限}.

理论极限:2.7万伏

目前纪录:未知

美国一个叫帕克·苏利文的人曾在1942到1977年间7次被闪电击中生还。

篇五:《极限》{人的极限}.

人生话题:极限

1.极限运动充满刺激和危险

2.人要有挑战极限的精神

3.向极限挑战需要勇气

4.挑战极限不可避免地会有牺牲

5.挑战极限的道路充满艰辛

6.挑战极限应建立在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之上

7.人类就是在不断向极限的冲刺中前进的{人的极限}.

8.不断向极限挑战才会不断突破自己

9.追求完美也是向极限挑战

1.更快、更高、更强。——奥运口号

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4.人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做世界的极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5.人能爬到至高的顶点,却不能长久居住在那里。——萧伯纳

6.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

7.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朽。——高尔基

8.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

9.单调的攀登动作会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顶峰。——(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

10.人对自然的追求与认识的极致,必然把人引到神那里。——爱因斯坦

11.无限不是实在的实体,无限是潜在于思维中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2.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谚语

1.极限运动——人类向自身极限的挑战

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

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身体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2.唐师曾的经历——突破生命的极限

他曾深入到可可西里探险,他曾穿越撒哈拉沙漠,他曾只身一人到伊拉克采访海湾战争,以色列飞机曾追过他50公里,埃及恐怖分子曾袭击过他,这就是唐师曾。他的传奇经历让许多同行和圈外人士羡慕和折服。

他不仅是个著名的摄影记者,还是个畅销书作家,他用多年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我在美国当农民》等书,最近他又写了新书《我第三个愿望——生个好儿子》。

在海湾遭到过核辐射使他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然而,他并没有待在家里,仍然

冒着生命危险到抗洪第一线、火灾现场采访,骚乱、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他用照片向全国、全世界介绍了他的所见所闻。他说因为他的脚不好,所以喜欢车。他经常开着他的雪佛莱车采访,曾经在无后援的情况下,从北京开到喜马拉雅山珠峰大本营。只有看了他拍的照片,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他去过了多少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危险。

3.“挑战者